时间: 2025-04-26 09:4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2:13
厌向人间住,逢山欲懒归。
片云闲似我,日日在禅扉。
地静松阴遍,门空鸟语稀。
夜凉疏磬尽,师友自相依。
我厌倦了在人间居住,遇到山林便想懒惰地不回去。
那片飘浮的云,悠闲得像我,每天都在禅房的门前徘徊。
大地宁静,松树的阴影遍布四周,门口很空,鸟鸣声也稀少。
夜晚的凉风中,疏落的磬声渐渐停止,师友之间互相依偎。
诗中提到的“云”与“松”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自由与隐逸生活。古代文人常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追求一种超脱的生活状态。这种隐逸思想在许多唐代诗人中都有体现,例如王维、李白等。
皎然,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9年,卒年不详。皎然的诗歌多以清新、宁静著称,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禅意,表现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思考。他的风格受到王维影响,擅长描绘山水与人生哲学。
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于山林之时,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们在喧嚣的社会中依然渴望找到内心的宁静。
《寄昱上人上方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逃避。开篇以“厌向人间住”开宗明义,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接着通过“逢山欲懒归”传达出他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片云闲似我”将自己与自然相比较,展现了他悠然自得的心境。
从“地静松阴遍”到“夜凉疏磬尽”,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诗的最后一句“师友自相依”更是突显了人际关系的温暖,尽管身处宁静的山林,诗人仍然珍视与友人的情谊。整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片云闲似我”,将自身的状态比作孤云,体现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对自然的描写使用了对仗手法,让整首诗的结构更为严谨,韵律感更强。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逃避,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向往。
诗人对什么样的生活感到厌倦?
A. 山林生活
B. 人间生活
C. 禅修生活
D. 乡村生活
诗中提到的“片云”主要象征什么?
A. 忧伤
B. 自由
C. 纷扰
D. 禅意
诗中“师友自相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友情
C. 竞争
D. 懊恼
答案:
以上诗作都与《寄昱上人上方居》在主题和风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反映出唐代文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