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2:26
九日大阪登高
作者:郑孝胥 〔清代〕
霜风连朝作重阳,
萧寥坐落无人乡。
端居秋气最先感,
起与虫鸟争号翔。
楼头山海自围绕,
于意不乐如羁缰。
逝将去此更一纵,
瞬息百里遥相望。
未花蛮菊那足道,
眼底正喜落日黄。
登高聊欲去浊世,
负手天际终旁皇。
空中鸟迹我今是,
底用著句留苍苍。
故山归隐有兄弟,
倒海浣此功名肠。
在重阳节的清晨,霜风萧瑟,仿佛在告诉我已是秋天,四周显得十分冷清,仿佛身处人迹罕至的乡村。端坐在这儿,感受着浓厚的秋意,不禁与虫鸣鸟叫一同争鸣飞翔。高楼之上,四周的山海环绕,心中却不免生出些许忧愁,像被束缚的马一样。即将离去,我想再放纵一回,瞬间便能眺望百里之外的风景。即使还未盛开的菊花也无足轻重,眼前却因落日的余晖而感到欢喜。登高本欲远离这纷扰的世界,双手负于身后,心中却依旧感到彷徨无依。空中飞过的鸟儿,今日的我又算什么呢?为何要留下这苍茫的句子?故乡若归隐,有兄弟相伴,何必在这波涛汹涌的功名之中苦苦挣扎?
作者介绍:郑孝胥(1842-1920),字梦阮,号铁梅,清末民初的诗人、文学家,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节,表达了作者在高处眺望时的感慨与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
《九日大阪登高》通过描绘重阳节的自然景象,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诗的开篇用“霜风连朝作重阳”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令人感受到秋天的到来。接着,作者在高处,面对山海的壮阔,心中却生出一丝惆怅,仿佛被拘束在世俗的羁绊之中。
诗中“逝将去此更一纵”一句,表现出一种渴望放飞自我的冲动,然而,随之而来的“瞬息百里遥相望”则显现出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无奈。未盛开的菊花象征着未能实现的理想,而落日的黄光则是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情感充沛,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深思。最后两句提到“故山归隐有兄弟”,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显示作者对名利的淡泊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给人以深思与启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反映出一种追求自由与内心宁静的愿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重阳节是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A) 七月
B) 八月
C) 九月
D) 十月
诗中提到的“羁缰”是指什么?
A) 自由
B) 束缚
C) 旅行
D) 努力
郑孝胥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登高》与《九日大阪登高》均表达了作者在高处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多地展现了豪迈气概,而后者则透出淡淡的忧伤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