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谒金门(题吕真人醉桃源像)》

时间: 2025-05-10 16:12:47

诗句

春正媚。

闲步武陵源里。

千树霞蒸红散绮。

一枝高插髻。

飞过洞庭烟水。

酩酊莫教花坠。

铅鼎温温神竭帝。

何曾真是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6:12:47

原文展示:

春正媚。闲步武陵源里。千树霞蒸红散绮。一枝高插髻。飞过洞庭烟水。酩酊莫教花坠。铅鼎温温神竭帝。何曾真是醉。

白话文翻译:

春天正美好,我悠闲地走在武陵源中。千树的花霞如红色的绣品般飘散。一枝花插在我的发髻上,飞过洞庭湖的烟水。醉意朦胧,不要让花瓣掉落。铅鼎温和,神仙的酒也许已饮尽。究竟我何曾真正醉过呢?

注释:

  • :美好、迷人。
  • 武陵源:指的是《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桃花源,隐喻人间的理想境地。
  • 霞蒸红散绮:形容春天的花朵像霞光一样绚烂多彩。
  • 高插髻:指插花于发髻,展示女子的美丽。
  • 洞庭烟水:指的是洞庭湖的烟雾缭绕的水面,象征着朦胧和诗意。
  • 酩酊:形容醉酒的状态。
  • 铅鼎:古代炼丹用的器具,象征修道和长生不老的追求。
  • 神竭帝:指神仙的酒,即长生不老的美酒。

典故解析:

  • 武陵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一个与世隔绝、和平幸福的理想社会。
  • 洞庭湖:湖泊在中国文学中常用来象征美丽和宁静,很多诗人都曾描写其风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埙,字子明,号白石,宋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诗风清新,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境地的追求有关,反映了当时士人的一种逃避现实、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感。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篇“春正媚”便为整首诗奠定了一个明媚的基调。诗人在武陵源中漫步,置身于鲜花盛开的美景之中,心中充满了愉悦的情感。接着,“千树霞蒸红散绮”描绘了春天的绚丽景象,仿佛万物都在欢庆春的到来。

后半部分通过“飞过洞庭烟水”,进一步拓展了意境,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人不禁沉醉于美景之中,然而“酩酊莫教花坠”则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生怕醉意使花瓣落下,象征着对美好瞬间的留恋。

最后两句“铅鼎温温神竭帝,何曾真是醉”将主题推向高潮,反映出一种哲理的思考。尽管诗人沉醉于春天的美景,内心却保持着清醒,似乎在提醒自己:真正的醉不仅是酒的陶醉,更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瞬间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正媚:春天的美好正当时,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2. 闲步武陵源里:在武陵源中悠闲地漫步,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3. 千树霞蒸红散绮: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花海,色彩鲜艳,令人目不暇接。
  4. 一枝高插髻:插花的动作富有诗意,强调女性的美丽与春天的和谐。
  5. 飞过洞庭烟水:洞庭湖的景色增添了朦胧的美感,象征着自由与奔放。
  6. 酩酊莫教花坠:醉意中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表达了对春花的珍视。
  7. 铅鼎温温神竭帝:提及炼丹术,反映诗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8. 何曾真是醉:哲理性的思考,质疑真正的醉是否存在,反映内心的清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绮丽的绣品,形象生动。
  • 拟人:花有“坠”的动作,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句中的结构工整,有助于增强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景展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哲理的思考,探讨了真正的醉意与理想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生机与希望,体现自然的美好。
  2. 武陵源:隐喻理想的世外桃源,反映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千树霞:象征繁华与多彩,表现春天的绚丽。
  4. 洞庭烟水:象征宁静和悠远,增添诗的意境。
  5. 铅鼎:象征追求长生不老与道教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正媚”中的“媚”指什么? A. 讨厌
    B. 美好
    C. 沉重
    D. 乏味

  2. “千树霞蒸红散绮”中“霞”指什么? A. 霓虹
    B. 彩霞
    C. 霜雪
    D. 雾霭

  3. 诗中提到的“铅鼎”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生不老
    C. 权力
    D. 战争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作品,描绘了理想社会的美好。
  • 《渔舟唱晚》:同样描绘自然风光与田园生活。

诗词对比:

  •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与《谒金门》在主题上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前者更侧重于隐逸之乐,后者则更强调春日的美丽与欢愉。

通过比较,两首诗都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代诗词选》
  2. 《宋代诗人年谱》
  3. 《陶渊明与他的桃花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桃源忆故人(春暮) 落叶和查夏重 其五 落叶和查夏重 其四 落叶和查夏重 其三 落叶和查夏重 其二 落叶和查夏重 其一 昙花亭雨中看瀑布 其二 昙花亭雨中看瀑布 其一 庆宫春 水仙花 太真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穷山恶水 开玩笑 颐神养气 竦拔 紫髯如戟 白字旁的字 包含筹的成语 包含蚁的词语有哪些 心向往之 张王赵李 不禁 齲字旁的字 名公巨人 毛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曲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高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