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7:09
利欲嗟澜倒,沈沦几缙绅。
颓波障流俗,砥柱赖斯人。
高节标时望,清风濯世尘。
圣朝公史笔,卓行传名臣。
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中利欲横流现象的感慨,许多士人都沉沦在名利之中。只有那些坚守高洁品格的人,才能像坚固的柱子一样支撑起社会的正气。他们的高尚节操成为时代的标杆,清风拂去世俗的尘埃。圣朝的史书将记录下他们的卓越行为,使他们的名声传颂千古。
樊梦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见称。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象及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士人群体面临名利诱惑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比,表达对高尚人格的推崇,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挽故知容州朝请舅 其二》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作,通过对比利欲与高节,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陋现象以及高尚品德的珍贵。诗的开头两句“利欲嗟澜倒,沈沦几缙绅”直接点出社会中盛行的追求名利的风气,表现出诗人对这一现象的无奈与惋惜。接下来的“颓波障流俗,砥柱赖斯人”则转向对高洁之士的赞美,他们如同坚固的砥柱,支撑着社会的正气。这种鲜明的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力度,也让人对高尚品德充满敬仰。
在后两句中,“高节标时望,清风濯世尘”将高尚的节操与清风相提并论,清风象征着纯洁与正义,能够洗净世俗的污浊。最后一句“圣朝公史笔,卓行传名臣”则强调了这种高尚品德的重要性,指出历史将铭记那些有卓越表现的人物,令他们的名字流传百世。这首诗既反映了宋代的社会风气,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中“利欲嗟澜倒”指的是:
A. 对社会的不满
B. 对高节的赞美
C. 对士人的恨意
D. 对历史的感慨
“砥柱赖斯人”中的“砥柱”比喻什么?
A. 高洁的人
B. 社会的动荡
C. 利欲的冲突
D. 历史的书写
诗中提到的“清风”象征什么?
A. 利欲的驱动
B. 纯洁与正义
C. 社会的腐败
D. 个人的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