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4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44:19
《述怀 其二》 ——王权 〔清代〕
六经于人事,细大无不赅。
汉尚专经学,余绪成吏才。
醇风在朝陛,恺泽周草莱。
后贤扫训诂,析理穷胚胎。
语录日蕃衍,闻道人人皆。
实事反遗弃,政俗熊无颓。
呜呼流派别,源远谁当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学术与政治状况的思考。诗中提到《六经》的重要性,认为无论是大事小事都应有其依据。汉代注重经学,作者感叹自己虽有学识却只能依附于官场。朝廷中有良好的风气,能够普遍施惠于民众。然而,后来的学者却专注于训诂、解析,追求表面上的理解,而忽略了实际的道理。如今,语录和学说繁多,人人都能听闻,但实际的事情却被遗忘,政治风气也日渐衰微。诗人感叹流派纷争,源远流长,究竟谁能使其回归本源?
作者介绍:王权,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体现出对社会、政治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在学术和道德层面上有独到见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成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思想碰撞的时代。诗人见证了学术研究的变迁和官场的复杂,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逐渐式微与新思潮的涌现,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古代经典的尊重与对现实状况的忧虑。
《述怀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古代经典的深厚理解和对当时学术状况的批判。首句提到“六经”,强调经典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接着以“细大无不赅”说明无论大小事务都应有经典作为依据,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依赖。
而“汉尚专经学,余绪成吏才”则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虽然自己有学问,却只能在官场中打转,显示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矛盾。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个良好的政治风气,期盼能够普及到民间,但随着“后贤扫训诂”的出现,学术变得琐碎,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令人感到惋惜。
“实事反遗弃,政俗熊无颓”则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诗人认为真正的事情被忽视,政治风气也因此衰退。最后一句“呜呼流派别,源远谁当回”更是表现了诗人对学术纷争的无奈和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传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与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展现了王权作为诗人的深邃眼光和社会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对现实政治的思考展开,表现出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与反思,强调了经典文化的重要性和对其传承的期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六经于人事”的意思是什么?
“后贤扫训诂”中“扫”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权的《述怀 其二》与李白的《将进酒》在风格上有明显对比。王权更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社会现象的批判,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笔调表达对人生的畅快与洒脱。两者在主题上都涉及对社会的思考,却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