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1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18:46
吕氏假山
作者: 王令 〔宋代〕
鲸牙鲲鬣相摩捽,
巨灵戏撮天凹突。
旧山风老狂云根,
重湖冻脱秋波骨。
我来谓怪非得真,
醉揭碧海瞰蛟窟。
不然禹鼎魑魅形,
神颠鬼胁相撑挟。
鲸鱼的牙齿和大鱼的鬣相互摩擦,
巨大的灵物在天边嬉戏,
旧日的山风依旧狂舞,云根交错,
重重的湖水冻得如同秋波的骨骼。
我来这里说这奇景并非真实,
醉意中揭开碧海,遥望蛟龙的洞穴。
否则这些不过是禹的鼎与魑魅的形象,
神明与鬼魅相互支撑、相互依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令,字仲明,号阮溪,宋代诗人,以咏物抒怀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常常在自然中寻找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吕氏假山》创作于王令游览假山时,诗人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借以表达他对自然奇观的思考以及对人世间神鬼传说的反思。
《吕氏假山》是一首充满幻想与神秘的诗作。王令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他对宇宙和生命的感悟。开头两句,鲸牙和鲲鬣的摩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暗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奇妙。接着,诗人转向对旧山、狂风与湖水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渺小与敬畏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诗人为我们展示了一种醉意中的超然状态,仿佛在探索一个不可知的世界。
在诗的后半部分,王令以“我来谓怪非得真”引入了对现实与幻想的反思,表明了即使在醉意中看到的景象也未必是真实的。在对自然的欣赏中,诗人同时也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无力与渺小。最后一句提到的“神颠鬼胁”,则将这一主题推向了高潮,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神灵与鬼怪之间的复杂关系。
整首诗以独特的意象与深邃的思考,展示了王令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令读者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探讨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同时反思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表达了对生命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鲸牙”是指什么?
A. 鱼的鳍
B. 鲸鱼的牙齿
C. 山的形状
“醉揭碧海瞰蛟窟”中的“蛟窟”指的是什么?
A. 鱼的巢穴
B. 神秘的洞穴
C. 一种植物
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A. 生命的无常
B. 对自然的探索与敬畏
C.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吕氏假山》的诗意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