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6:0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6:01:17
赠弟观之王传心馆数语送行
今日为何日,风雨春寒痴。
吾心方恻恻,门外剥啄谁。
谓我欲见兄,迎面三吁嘻。
出语复梗塞,书担行有期。
岂不怀室家,将以疗我饥。
平生手足谊,奈何忽违离。
执手因与言,吾道其果非。
达则仕行志,穷则为人师。
去家二舍近,非是天一涯。
行矣汝其勉,第问归何时。
久而挽首答,身如马受羁。
去住不在我,此况谁得知。
吾年七十四,疾病常乘衰。
汝年亦五十,半发成雪丝。
年事俱至此,时光去如飞。
紫荆次第花,鸣雁相归。
触目成感慨,赠别难为辞。
但闻主人贤,安心免相思。
明朝溪亭酒,为我酌一卮。
今天是什么日子,春风细雨却依旧寒冷。
我的心情十分忧虑,门外是谁在啄击。
说是我想见兄弟,你却在我面前叹息。
说出的话又被堵住,书信的担子何时能送达。
难道不想念家室吗?那是为了缓解我的饥渴。
一生的手足情谊,怎么会突然分离?
握手交谈,心中感慨万千,我的心情并非如此。
有成就时,追求仕途的志向;穷困时,甘愿做他人的老师。
离家只有两舍之遥,并非天涯海角。
你快去吧,记得珍重,问我何时归来。
过了一会儿,我回过头答复,身如被马缰绳束缚。
离去与停留不在我手中,这种情况谁能知道?
我已七十四岁,疾病常常伴随衰老。
而你也五十岁,头发已半白如雪。
时光飞逝,岁月都到了这个境地。
紫荆花次第开放,归雁在鸣叫。
触目所见,感慨万千,送别的话语难以说出口。
但听闻主人贤良,心中便无挂念。
明天在溪亭饮酒,为我酌上一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送别弟弟时,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刻思考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反映出当时家庭观念的深厚。
这首诗透过诗人与弟弟的对话,展现了深厚的亲情与人生的无常。诗的开头以“今日为何日,风雨春寒痴”开篇,描绘了阴雨天气和春寒的氛围,暗示离别的愁苦。接着,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与不舍,情感真挚而细腻。诗中“执手因与言”一句,展现了兄弟间的亲密关系,而“奈何忽违离”则强烈反映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惋惜。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对岁月的流逝有了更深的感悟。“吾年七十四,疾病常乘衰”与“汝年亦五十,半发成雪丝”两句,既是对自我的反思,也在提醒弟弟珍惜时光。最后,诗人在表达离别的感伤时,也透出了一丝安慰,反映出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层次丰富,语言简练而深邃,体现了宋代诗歌的风格特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A. 晴天
B. 风雨春寒
C. 炎热
诗人对弟弟的年龄有何感慨?
A. 年轻
B. 年老
C. 不清楚
诗的最后一句希望弟弟为自己做什么?
A. 送行
B. 斟酒
C. 写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同样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离别,情感深厚而真挚,但在气氛的描绘上更多展现了壮阔的情怀,而陈著的作品则更为细腻,关注个人情感与亲情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