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2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25:15
定风波(十·京口)
作者: 仲殊 〔宋代〕
南徐好,直下控淮津。
山放凝云低凤翅,
潮生轻浪卷龙鳞。
清洗古今愁。
天尽处,风水接西滨。
锦里不传溪上信,
杨花犹见渡头春。
愁杀渡江人。
这首诗描绘了南徐的美丽景色,直下淮河渡口。山峦上低垂的云层像凤的翅膀,潮水轻轻涌动,卷起像龙鳞般的浪花。诗人洗净了古今的忧愁,天边的尽头,风水汇聚于西岸。锦绣的里坊不再传递溪水的消息,杨花仍在渡口春日中飘落,令人愁苦的渡江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潮生轻浪卷龙鳞”可以引申为自然美景中蕴含的生机与变化,象征着生生不息的时光与感情。渡江人则常常是离别与思乡的象征,表达了对归属的渴望与失落感。
作者介绍:
仲殊,字惟道,号梦白,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及个人情感为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孤独。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仲殊的游历之中,他在京口渡口观察到的风景引发了他对往事的思考,表达了身处江河之畔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离别的忧伤。
《定风波(十·京口)》是一首极具画面感和情感深度的诗作。诗的开头便用“南徐好,直下控淮津”将读者带入一个美丽的场景,展现出南徐的秀丽山水。仲殊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的灵动与诗人内心的感受。接着,“山放凝云低凤翅”一句,运用比喻,将云层与凤翅相提并论,增添了诗的层次感和意象的丰富性。
诗中对潮水和浪花的描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起伏,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思考。尤其是“清洗古今愁”,表达了诗人试图解脱内心愁苦的渴望,但这种愁苦又通过后面的“愁杀渡江人”回归,显示出离别的无奈与心灵的孤独。
最后的“锦里不传溪上信,杨花犹见渡头春”则通过意象的对比,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离,以及即使在春天的美景中,仍然无法掩盖的忧伤。整首诗在美丽的景色与深刻的情感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使得作品充满了哲思与情感的交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整体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尤其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离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的情感基调,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潮生轻浪卷龙鳞”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平静的湖面
B. 潮水涌动的浪花
C. 繁忙的市集
答案:B
“锦里不传溪上信”中的“锦里”是指什么?
A. 美丽的乡村
B. 美丽的地方
C. 繁华的城市
答案:B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人之间的隔阂?
A. 南徐好,直下控淮津
B. 清洗古今愁
C. 锦里不传溪上信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仲殊的《定风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织,但风格上前者更偏向于豪放,后者则细腻柔婉。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深入理解诗词的美学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