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4:15
念奴娇 汝南七夕病中排闷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谁家砧杵,趱中原秋夜,碧来如此。
何况今宵逢七夕,天上鹊桥成矣。
人说黄姑,贳钱营室,挨尽愁滋味。
可怜阿堵,神仙亦被驱使。
我笑此语荒唐,古今稗史,谁是谁非是。
翻怪频年瓜果闹,溷我妇人女子。
仆病未能,吾衰讵惫,晒腹为佳耳。
汝南城下,月明何限残垒。
在这秋夜的中原,谁家正在敲打着石臼,碧空如洗。
何况今夜正值七夕,天上的鹊桥已然搭成。
人们传说黄姑为了钱财而经营房室,经历了无尽的愁苦。
可怜那些神仙也被迫忙碌。
我觉得这种说法真是荒唐,古今的传闻,谁能分清是非?
想想这几年瓜果满地乱生,竟然成了妇女们的笑谈。
我生病未能出门,衰老的我又何曾疲惫,晒着肚子也觉得不错。
在汝南城下,明亮的月光映照着多少残垒。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6年-1680年),字仲恭,号浩然,清代诗人,擅长词曲。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情感细腻,常以个人经历为背景,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七夕之夜,诗人因病未能与他人共庆佳节,心中感到无奈与孤寂,借以抒发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七夕的思念。
《念奴娇 汝南七夕病中排闷》是陈维崧在生病期间写成的一首词,蕴含了深厚的个人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秋夜的清冷和七夕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节日的思念和对生活无奈的感慨。
开头几句“谁家砧杵,趱中原秋夜,碧来如此”,通过乡村的景象引入,渲染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接着提到七夕,诗人感到节日的孤独与愁苦,流露出对爱情和生活的深切思考。诗中提及传说的黄姑,既是对爱情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可怜阿堵,神仙亦被驱使”,这一句则表现了作者对人间苦难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对神仙的无奈与调侃。整首词在悲伤中透着一丝调侃与自嘲,表现出对生活的不屈与对命运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节日与病痛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展现了人们在传统节日中常常感到的孤独与失落。
诗词测试:
“砧杵”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厨房用具
c) 乡村的生活器具
答案:c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黄姑”与什么节日相关?
a) 中秋
b) 七夕
c) 端午
答案:b
“可怜阿堵”中“阿堵”指代什么?
a) 朋友
b) 平常的东西
c) 神仙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