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6:0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6:06:47
原文展示:
送曾黯游夔州
不远夔州路,层波滟滪连。
下来千里峡,入去一条天。
树色秋帆上,滩声夜枕前。
何堪正危侧,百丈半山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夔州的路并不遥远,水波层层起伏相连。沿着峡谷下行千里,进入的地方就像一条天际。树叶的颜色在秋天的帆船上,滩涂的声音在夜间的枕边响起。在如此险峻的地方,我又怎么能承受这种危险的倾斜,站在百丈高的半山之巅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字子华,唐代诗人,曾任职于太常寺,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送曾黯游夔州》是张祜为友人曾黯送行所作,描写了夔州的秀美风光与旅途的艰险,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夔州的壮丽与险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深情。首句“不远夔州路”开篇便引入主题,转而描绘“层波滟滪连”的水景,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又动感的画面。诗中提到的“千里峡”和“入去一条天”,不仅形象地展现了夔州的地理特征,还隐含着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接下来的“树色秋帆上,滩声夜枕前”,则将景与情结合,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尤其是“滩声夜枕前”,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水流声的悠然,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最后两句“何堪正危侧,百丈半山颠”,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安全的担忧,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艰险与不易,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与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夔州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夔州”位于哪个现代城市?
诗中“层波滟滪连”描绘了什么?
“何堪正危侧”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担忧?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祜的《送曾黯游夔州》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比较,两者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张祜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王之涣则体现了豪迈的气概和对未来的期待。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