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1:10
久卧穷阎困负薪,何妨扫尽太仓陈。
瘦如饭颗吟诗面,饥似柴桑乞食身。
牺象未应殊断木,江湖底处有穷鳞?
大冠长剑人看好,不换茅檐一幅巾。
诗人长期卧病在家,生活困苦,连柴薪都无法负担,何妨把陈旧的粮食一扫而尽。自己的身材瘦弱得像饭粒,吟诗的面容也显得憔悴,饥饿得像乞讨的柴桑人一样。即使牺牲的象不能随意砍伐,江湖深处依然有穷小鱼活着吗?即使头戴高冠、佩带长剑的人看得很高兴,自己却宁愿不换这茅屋下的一幅头巾。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作品以豪放激昂、感情真挚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的遭遇、国家的命运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春来食不继戏作》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生活的窘迫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陆游依然坚持诗歌创作,体现了他高尚的精神追求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社会关怀为特点,展现了陆游在困顿生活中的坚韧与不屈。诗的开头,通过“久卧穷阎困负薪”的描写,直白地呈现出他的生活困境,语气中流露出无奈与自嘲。紧接着的“何妨扫尽太仓陈”,则表达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无所谓和对现状的豁达态度。
在描写自身状况时,“瘦如饭颗吟诗面,饥似柴桑乞食身”将作者的身心疲惫与饥饿感生动地展现出来,凸显出他虽身处困境却依然坚持创作的决心。接下来的“牺象未应殊断木”则用比喻引发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暗示即使面对困境,生命依然有其尊严与价值。
最后两句以“人看好”和“不换茅檐一幅巾”结尾,表现出作者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揭示出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持。
本诗通过描绘自身的困境与对社会的思考,传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对理想的执着以及对人性尊严的呼唤。强调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精神的追求与自我价值的坚守依然重要。
诗人长期卧病在家,诗中用哪个词语形容他生活的困苦?
A. 瘦如饭颗
B. 久卧穷阎
C. 饥似柴桑
诗中“何妨扫尽太仓陈”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生活的无所谓
B. 对未来的绝望
C. 对理想的坚持
诗中提到的“江湖底处有穷鳞”指的是什么?
A. 微小而卑微的生命
B. 高贵的象征
C. 自由的追求
比较陆游的《春来食不继戏作》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在生活困境中的心态与对社会的思考,但陆游更多表现出一种豁达与坚持,而杜甫则显得更加沉重与忧伤。两者的风格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