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5:11
仰架遥看时见些,
登楼下瞰脱然佳。
酴醾蝴蝶浑无辨,
飞去方知不是花。
抬头远望,似乎看到一些东西;
登上楼去俯视,顿时觉得景色极好。
酴醾花与蝴蝶难以辨别,
等到它们飞走,才知道原来不是花。
酴醾花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作春天的象征,代表美丽和短暂的事物。蝴蝶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自由和美丽,但同时也有着短暂和易逝的含义。
杨万里(1183年-1250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颇具个人特色。他的作品通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生活的热爱。
本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反映了他在大自然中的观察和感悟。诗中描绘的场景充满生机,表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瞬息万变的感叹。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日场景,诗人通过远望和俯瞰的视角,展示了自然的美。首联“仰架遥看时见些”,引导读者一同抬头去观察,展现出一种好奇和期待。接下来,诗人通过“登楼下瞰脱然佳”表达了站在高处俯视的快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美感。
第三句“酴醾蝴蝶浑无辨”则通过具体的意象,描绘了酴醾花与蝴蝶的交相辉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然而,随后的“飞去方知不是花”则揭示了事物的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整首诗通篇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体现了杨万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哲思。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瞬息万变的感慨,折射出对生命短暂与美的珍惜。
诗中提到的“酴醾”是一种什么植物?
诗中“飞去方知不是花”表达了什么含义?
答案:
比较杨万里的《披仙阁上观酴醾》与王维的《鹿柴》,前者更注重对自然细致的观察,后者则通过意境营造深远的哲思。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和情感基调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