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披仙阁上观酴醾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7-27 08:19:08

诗句

仰架遥看时见些,登楼下瞰脱然佳。

酴醾蝴蝶浑无辨,飞去方知不是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19:08

原文展示:

仰架遥看时见些,
登楼下瞰脱然佳。
酴醾蝴蝶浑无辨,
飞去方知不是花。

白话文翻译:

抬头远望,似乎看到一些东西;
登上楼去俯视,顿时觉得景色极好。
酴醾花与蝴蝶难以辨别,
等到它们飞走,才知道原来不是花。

注释:

  • 仰架:抬头向上看。
  • 遥看:远远地看。
  • :美好。
  • 酴醾:一种植物,开紫色花,通常与蝴蝶相伴。
  • 浑无辨:完全分辨不出。
  • 飞去:飞走。

典故解析:

酴醾花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作春天的象征,代表美丽和短暂的事物。蝴蝶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自由和美丽,但同时也有着短暂和易逝的含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3年-1250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颇具个人特色。他的作品通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反映了他在大自然中的观察和感悟。诗中描绘的场景充满生机,表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瞬息万变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日场景,诗人通过远望和俯瞰的视角,展示了自然的美。首联“仰架遥看时见些”,引导读者一同抬头去观察,展现出一种好奇和期待。接下来,诗人通过“登楼下瞰脱然佳”表达了站在高处俯视的快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美感。

第三句“酴醾蝴蝶浑无辨”则通过具体的意象,描绘了酴醾花与蝴蝶的交相辉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然而,随后的“飞去方知不是花”则揭示了事物的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整首诗通篇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体现了杨万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仰架遥看时见些:抬头远望,似乎看见些许景物,表现出一种期待和好奇。
  2. 登楼下瞰脱然佳:登楼俯瞰时,瞬间觉得景色格外美好,展现了高处视角的开阔感。
  3. 酴醾蝴蝶浑无辨:酴醾花和蝴蝶难以分辨,表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与复杂。
  4. 飞去方知不是花:等到它们飞走后,才意识到其实不是花,反映出对事物真实本质的领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酴醾蝴蝶”比喻自然的美,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仰架遥看”和“登楼下瞰”,形成了优美的对称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瞬息万变的感慨,折射出对生命短暂与美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酴醾: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短暂。
  • 蝴蝶:象征自由、变化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酴醾”是一种什么植物?

    • A. 桃花
    • B. 玫瑰
    • C. 酴醾
    • D. 梅花
  2. 诗中“飞去方知不是花”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事物的短暂性
    • B. 事物的持久性
    • C. 事物的美丽
    • D. 事物的平常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比较杨万里的《披仙阁上观酴醾》与王维的《鹿柴》,前者更注重对自然细致的观察,后者则通过意境营造深远的哲思。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和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杨万里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行留别 送从叔赴南海幕 同庄秀才宿镇星观 宿无可上人房(一作宿翠微寺) 集宿姚殿中宅期僧无可不至 别家后次飞狐西即事 邯郸驿楼作 赠杨先辈(一作送杨之梁先辈) 题庐山寺 高司马移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撇旁的字 文化事业 乙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包含暇的词语有哪些 笼络人心 私言切语 玄字旁的字 同日而言 火棒 难以预料 敌不可假 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雪茄 水怪 今吾非故吾 歪结尾的成语 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