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 其一》

时间: 2025-08-13 15:05:37

诗句

东来小港入潮枯,总直潮辰只大都。

父老犹谈钱氏弩,波涛终奉浙江符。

一城菜熟须盐急,百笠芦长缚蟹粗。

却问黄尘飞未得,秪言咸湿满头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3 15:05:37

原文展示:

东来小港入潮枯,总直潮辰只大都。
父老犹谈钱氏弩,波涛终奉浙江符。
一城菜熟须盐急,百笠芦长缚蟹粗。
却问黄尘飞未得,秪言咸湿满头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潮水退去的小港口,潮水的涨落似乎只在大城市附近。村里的老人们还在谈论古老的钱氏弩,波涛汹涌的潮水最终还是给浙江带来了丰收。城里的蔬菜成熟了,急需盐来腌制;而蓬勃生长的芦苇则缠绕住了肥大的螃蟹。我问起远方的黄尘是否已飞来,得到的回答只是满头的咸湿。

注释:

  • 潮枯:潮水退去,水位下降。
  • 父老:村里的老人,指代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 钱氏弩:指的是古代钱氏家族的弩箭,象征着过去的辉煌。
  • 浙江符:指浙江的地方特色或传统,可能与经济、文化相关。
  • 菜熟须盐急:指蔬菜成熟后急需盐来腌制,反映了生活的日常需求。
  • 百笠:指用芦苇编制的帽子,形容人们在捕蟹时的情景。
  • 黄尘:指远方的尘土,暗示着外界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子长,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和戏剧家。他的诗风奔放、狂放不羁,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他的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徐渭个人生活困境与国家动荡的时期。诗中描绘的潮水、乡村生活和人们的日常琐事,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乡土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潮水的变化和乡村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徐渭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观察。诗的开头描绘了小港的潮水状态,暗示了自然规律的无常。接着提到老人们谈论的历史,反映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波涛终奉浙江符”一句中,徐渭用波涛和丰收的对比,表达了自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与馈赠。

诗中提到的“城里菜熟须盐急”则折射出生活的紧迫感,展示了农民对生活的关注与期盼。最后一句“秪言咸湿满头颅”则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对外界变化的无奈与接受。整个诗作不仅表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还体现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来小港入潮枯:描绘小港的潮水状态,指向自然变化。
  • 总直潮辰只大都:指潮水的涨落似乎只发生在大城市,表现出地方与中心的差异。
  • 父老犹谈钱氏弩:古老的谈话内容,传承与历史的象征。
  • 波涛终奉浙江符:波涛最终带来了丰收,象征着自然的馈赠。
  • 一城菜熟须盐急:生活的紧迫感,反映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关注。
  • 百笠芦长缚蟹粗:描绘捕蟹的场景,表现乡村的生机。
  • 却问黄尘飞未得:对外界的关心与探询。
  • 秪言咸湿满头颅:对外界变化的幽默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菜熟须盐急”对“百笠芦长缚蟹粗”,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结合,展现生活的多样性。
  • 夸张:如“满头颅”,加强对生活状态的描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追思。通过描绘潮水的涨落和日常生活的细节,徐渭传递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水: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循环。
  • 父老:代表传统文化与历史的传承。
  • 蔬菜:生活的象征,体现了人们的生存状态。
  • 黄尘:暗示外界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钱氏弩”象征什么?

    • A. 农业生产
    • B. 传统文化
    • C. 自然灾害
    • D. 现代科技
  2. “一城菜熟须盐急”中“盐”指的是什么?

    • A. 调料
    • B. 财富
    • C. 农作物
    • D. 未来
  3. 诗中“波涛终奉浙江符”中的“浙江符”意指?

    • A. 地方文化
    • B. 自然灾害
    • C. 农业政策
    • D. 人口迁徙

答案:

  1. B. 传统文化
  2. A. 调料
  3. A. 地方文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描绘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美。
  • 《春江花月夜》:反映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更为豪放。
  • 杜甫《春望》:在描绘自然的同时,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忧虑,风格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渭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理解》
  • 《中国古代文学通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答高计使韵 答高耻堂计使招赏海棠 次韵叔兴见赠 次徐径坂四言韵 次徐径坂衡阳使君韵示林敬则 酬卢威仲九日遣青衣送酒 呈竹湖李端明 别伯舆新鄱阳广文 沁园春(寿高运使) 饯赵文思崇鐖归上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几字旁的字 尺寸之地 生死关头 军州 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曰字旁的字 单开头的成语 枯槐聚蚁 乞留恶滥 油果儿 兰芷萧艾 威而不猛 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俯步 生荣死衰 糹字旁的字 攴字旁的字 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