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凿石山僧院》

时间: 2025-05-12 00:02:21

诗句

日夜潮声送是非,一回登眺一忘机。

怜师好事无人见,不把兰芽染褐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0:02:21

原文展示:

题凿石山僧院
作者: 罗隐 〔唐代〕

日夜潮声送是非,
一回登眺一忘机。
怜师好事无人见,
不把兰芽染褐衣。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日夜潮水的声音带来了纷争与是非,每次登高眺望时,我都会忘却一切烦恼。可怜我的老师做了许多好事,却没有人知晓,他不愿意将兰芽染成褐色的衣服。

注释:

  • 潮声:指潮水的声音,这里象征着世事的纷扰。
  • 是非:指争论和是非之事,暗示世间的纷争。
  • 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巧和计较,达到心灵的宁静。
  • 兰芽:兰花的嫩芽,象征清纯和高雅。
  • 褐衣:指染成褐色的衣服,这里暗指世俗的污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唐代诗人,以其诗歌的清新和婉约著称。生于唐宣宗时期,曾任职于地方,因其才华而受到重视。他的作品多关注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观,语言精炼,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罗隐晚年,反映了他对世事纷扰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僧院环境和潮声,象征了他对宁静和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歌鉴赏:

《题凿石山僧院》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诗作,罗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他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诗的开头“日夜潮声送是非”便设定了一个充满动荡的背景,潮水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世间的争论与纷争,令人感到无奈和烦恼。然而,诗人却在“一回登眺一忘机”中找到了解脱的方式,登高望远便能忘却烦恼,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将视角转向他的老师,突显出罗隐对师者的敬重与同情。老师虽做了许多好事,却无人知晓,这反映了隐者的孤独和无奈。最后一句“不把兰芽染褐衣”则象征了隐者对清净生活的守护,拒绝世俗的染污,展现了一种高洁的情操。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适合引发读者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日夜潮声送是非:潮水的声音不断涌来,带来了世间的纷争和是非。
    • 一回登眺一忘机:每当我登高远眺,就能忘却心中的烦恼和计较。
    • 怜师好事无人见:可怜我的老师做了许多好事,但却没有人知道。
    • 不把兰芽染褐衣:他不愿意将兰花的嫩芽染上污浊的颜色,象征着对高洁生活的坚持。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潮声与登高的对比表现了内心的挣扎与解脱;兰芽的象征则突出隐者的清白与高洁。

  •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是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厌倦和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潮声:象征世间的纷争与是非。
  • 登眺:象征心灵的解脱和对自然的向往。
  • 兰芽:象征高洁与清雅,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褐衣:象征世俗的污浊与繁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潮声”象征什么?

    • A. 宁静
    • B. 纷争
    • C. 快乐
  2. “怜师好事无人见”中的“好事”指的是?

    • A. 世俗的成就
    • B. 隐者的善行
    • C. 学问
  3. “不把兰芽染褐衣”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 B. 对高洁生活的坚持
    • C. 对名利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其侧重点在于秋天的景色与人生哲理。罗隐则更多地反映了对世俗纷争的逃避和内心的独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送张无梦归天台 寒夜独坐有怀李德大 和新会陈献文见赠 仲冬念一日寓东桥梦先姊宛然如生感而有作 贺陈参议子婿同科 代诸国老寿陈参议 寿陈参议 奉寄太常陈少卿 访吴先生隐居 送友人服阕之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耳字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持梁齿肥 女字旁的字 宵旰忧勤 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北使 完事大吉 热化学方程式 滔滔滚滚 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出处殊涂 软监 实证 刻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