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9:00
浪淘沙 中秋夜雨
作者: 沈谦 〔明代〕
暝色暗高楼。懒上帘钩。残荷吹尽水悠悠。
两袖泪珠多似雨,偏洒中秋。
笙管记同游。庭桂香浮。
胭脂零落小坟头。便有玉栏今夜月,总是闲愁。
傍晚的色彩笼罩着高楼,懒得拉起窗帘。残留的荷花已经被风吹尽,水面显得悠长。
两袖的泪水多得像雨水,偏偏在这个中秋夜洒落。
笙管的声音让我想起了曾经的游玩,庭院里的桂花香气弥漫。
即使有玉栏今夜的明月,也只是一种无尽的闲愁。
作者介绍: 沈谦,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夜,作者因雨夜而感到孤独与哀愁,情感深邃,反映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这首《浪淘沙 中秋夜雨》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在中秋夜的孤独和愁苦。整首诗以昏暗的夜色为背景,开启了一幅凄美的画面。诗人在高楼之上,感受到雨水与泪水的交融,反映出内心无法自已的悲伤。残荷的意象不仅代表着秋天的凋零,也隐喻了人事的无常。与此同时,笙管的声音让人忆起往日的欢聚,形成鲜明的对比,愈加突显孤独的情感。
“庭桂香浮”则展现出中秋的美好,但在这种美好中,却夹杂着无尽的思念与愁苦。“玉栏今夜月”的描绘,似乎把明月与闲愁紧密相连,仿佛月色也在为他的孤独而感到悲伤。整首诗在写景的同时,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哀愁,营造出一种淡淡的伤感氛围,使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亦感受到一种无奈与遗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突出了中秋节的团圆与孤独的对比,表现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揭示了人间的无常与生命的悲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残荷”象征什么?
A. 美好
B. 衰败
C. 快乐
答案: B
诗人晚上懒得拉窗帘,表现出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无奈
C. 忧愁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庭桂香浮”主要暗示了什么?
A. 失落的爱情
B. 美好的回忆
C. 旅行的快乐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