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4:12
浪淘沙
梦觉夜方长,无限心伤。
五年生死两茫茫。
隔断幽明浑不管,百尺高墙!
何日得还乡?
笑语盈堂。
满城风雨菊初黄。
国庆中秋都过了,难道重阳。
梦中苏醒,夜晚显得特别漫长,心中的伤痛无尽无休。
五年来生死无常,彼此之间完全不知。
生死的隔阂,让我无从触及,犹如百尺高墙!
何时才能回到故乡?
欢声笑语充满了家中。
满城的风雨中,菊花初黄。
国庆和中秋都已经过去,难道重阳也会失去?
作者介绍:罗元贞,近代著名诗人,以其深情的诗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尤其是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经历了长时间的生死别离之后,情感深沉而真挚,反映了对亲人的怀念与对故乡的渴望。社会背景上,那个时代动荡不安,许多家庭因战争而分离,诗人借此表达普遍的人性情感。
这首《浪淘沙》通过梦的意象引入,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伤感。第一句“梦觉夜方长”,夜晚的漫长与无尽的思念相结合,给人一种无奈的感觉。五年的生死两茫茫,时间的流逝使得生与死之间的隔阂显得愈发显著。诗中反复提及的“隔断幽明”,不仅是对生死的思考,也是对人与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深刻反映。接下来的“百尺高墙”,则以形象化的手法更加强化了这种隔阂,令人感到无可奈何。
而后半部分描绘的景象则通过节日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国庆和中秋的团圆已成往事,菊花的枯黄则象征着岁月的无情流逝。诗中最后的“难道重阳”,更是将节日的欢愉与个人的孤独感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全诗情感真挚,意象深刻,既有对亲情的思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个人情感为主体,通过对生死、故乡、节日的描写,传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浪淘沙》的作者是谁?
“百尺高墙”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节日有哪几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