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08:00
浪淘沙
花谢水潺潺。好景阑珊。一番微雨作轻寒。可意人儿何处去,谁与为欢。弹泪倚雕阑。万水千山。河清人寿本来难。恨不双双天上住,却堕人间。
花瓣凋零,水流潺潺。美好的景色渐渐消逝。一场细雨带来了几分寒意。心爱的那个人如今去向何方,谁能与我同乐?我泪水涟涟,倚靠着雕刻的栏杆。万水千山,人生本就难以长寿。恨不能与心爱的人双双住在天上,却不得不相隔在人间。
刘鹏年(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本诗创作于一个细雨纷飞的时节,诗人因花谢水流而感慨人生无常,表达对于爱情与人生苦乐的思考。
《浪淘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伤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篇以“花谢水潺潺”引入,水的流动与花的凋谢相映成趣,形成了时光荏苒的氛围。紧接着,诗人以“好景阑珊”感叹美好时光的流逝,突显出一种无奈与惆怅。
进入诗的中段,微雨的描写不仅渲染了气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微寒与孤寂。“可意人儿何处去,谁与为欢。”这一句展示了对爱人的思念与孤独,表露出内心的渴望与寂寞。倚靠着雕刻的栏杆,泪水弹落,情感的痛楚愈发明显。
最后两句“恨不双双天上住,却堕人间”将全诗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无奈与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情世态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一种浓厚的抒情氛围,令人感同身受。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爱情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悲伤与无奈。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中“花谢”象征什么?
A. 美好的事物消逝
B. 新的开始
C. 快乐的时光
“万水千山”形容的是什么?
A. 路途遥远
B. 风景优美
C. 人生幸福
诗人对“可意人儿”的思念表现出什么情感?
A. 无奈与孤独
B. 快乐与满足
C. 兴奋与期待
对比刘鹏年的《浪淘沙》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渴求,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女性的柔情与细腻,而刘鹏年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深沉的孤独与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