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子瞻题孙莘老墨妙亭》

时间: 2025-05-23 02:15:34

诗句

高岸为谷谷为陵,一时豪杰空飞腾。

身随造化不复返,忽若野雀逢苍鹰。

当年碑刻最深固,风吹土蚀消无棱。

遗文漫灭雨中迹,翠石断裂春后冰。

古坟欲毁野庙废,行人不去往鞍凭。

书生耽玩立风雪,饥驴厌苦疲奴憎。

爱之欲取恨无力,旋揉翠墨濡黄缯。

不如好事孙太守,牛车徙置华堂登。

绕墙罗列耀珪璧,罢燕起读留宾朋。

却思遗迹本安在,原隰处处荒榛藤。

田夫野老谁复顾,鬼火夜照来寒灯。

废兴聚散一如此,反使涕泗沾人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2:15:34

原文展示

次韵子瞻题孙莘老墨妙亭
作者:苏辙

高岸为谷谷为陵,一时豪杰空飞腾。
身随造化不复返,忽若野雀逢苍鹰。
当年碑刻最深固,风吹土蚀消无棱。
遗文漫灭雨中迹,翠石断裂春后冰。
古坟欲毁野庙废,行人不去往鞍凭。
书生耽玩立风雪,饥驴厌苦疲奴憎。
爱之欲取恨无力,旋揉翠墨濡黄缯。
不如好事孙太守,牛车徙置华堂登。
绕墙罗列耀珪璧,罢燕起读留宾朋。
却思遗迹本安在,原隰处处荒榛藤。
田夫野老谁复顾,鬼火夜照来寒灯。
废兴聚散一如此,反使涕泗沾人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山川与历史的兴衰,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开头谈到高岸变为谷地,谷地变为丘陵,昔日的英雄豪杰如今却失去踪影。人生随造化而逝,犹如野雀遭遇苍鹰。即使当年碑刻再深厚,风雨侵蚀后也终究会消失。遗留下来的文字如同雨中消散的痕迹,翠绿的石头在春季的冰雪后也难免断裂。古老的坟墓即将毁坏,废弃的庙宇无人问津,路人不再停留。书生沉迷于寒风雪夜中的吟唱,饥饿的驴子厌倦了劳苦,奴隶也厌烦自己的困境。热爱却无法得到回应,想要得到却无能为力,只能在纸上涂抹。还不如孙太守那样,牛车把华堂搬到这里,围墙上装饰着美玉,结束了宴席后仍留住宾客。如果遗迹仍然安在,荒野上满是杂草与藤蔓。农夫和野老又有谁来关注这些呢?夜晚的鬼火映照着寒冷的灯光,兴废聚散如同流水,令人不禁泪流满面。

注释

  • 高岸为谷:原本高大的山岸,今变为谷地,表明历史的变化。
  • 豪杰空飞腾:曾经的英雄豪杰如今无处可寻。
  • 身随造化:人的生命随自然的变化而消逝。
  • 碑刻:指历史的记载。
  • 翠石:绿色的石头,象征着自然的美。
  • 古坟:古老的坟墓,象征着历史的遗迹。
  • 书生:指读书人,表现对学问的追求。
  • 牛车:象征富贵与安逸的生活方式。

典故解析

“孙太守”即孙莘老,他是这首诗的题材来源,诗中提到的“好事”指的是他所做的美好事情,表现出对他生活态度的赞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滨,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赋等多种文体见长,尤其在诗歌创作上具有很高的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苏辙应友人之邀,题赠孙莘老的墨妙亭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友人及其所建亭子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与历史典故,深刻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无奈与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开篇以“高岸为谷”引出主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紧接着讨论了历史的遗迹与个人的命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用“身随造化不复返”来表达生命的脆弱,接着又以“忽若野雀逢苍鹰”来比喻那些曾经的英雄豪杰,现在却如同被强者捕捉的小鸟,显示出对往昔的怀念。

诗中对古迹的描写更是展示了历史的无情,碑文的消逝和古坟的荒废让人感叹岁月的流逝。最后,苏辙以自己与孙太守的对比,表达了对有作为的人的钦佩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体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深邃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岸为谷谷为陵:开头描绘地形的变化,象征历史的沧桑。
  2. 一时豪杰空飞腾:曾经的英雄豪杰如今都已消失。
  3. 身随造化不复返:人的生命跟随自然变化,难以回头。
  4. 忽若野雀逢苍鹰:比喻人生的脆弱,像小鸟遇上猛禽。
  5. 当年碑刻最深固:曾经的历史铭刻深刻。
  6. 风吹土蚀消无棱:风雨侵蚀,遗迹消失殆尽。
  7. 遗文漫灭雨中迹:留下的文字在雨中消逝。
  8. 翠石断裂春后冰:春天后,石头断裂,象征时光的无情。
  9. 古坟欲毁野庙废:古墓即将毁坏,庙宇也被遗弃。
  10. 行人不去往鞍凭:行人已不再停留,表明人事的冷漠。
  11. 书生耽玩立风雪:书生沉迷于寒风中的吟唱。
  12. 饥驴厌苦疲奴憎:饥饿的驴子和疲惫的奴隶都感到厌倦。
  13. 爱之欲取恨无力:渴望得到却无能为力。
  14. 旋揉翠墨濡黄缯:在纸上涂抹,展现无奈的追求。
  15. 不如好事孙太守:不如有作为的孙太守。
  16. 牛车徙置华堂登:牛车把华堂搬到此地。
  17. 绕墙罗列耀珪璧:围墙上装饰华美的玉器。
  18. 罢燕起读留宾朋:结束宴席后,仍留住宾客。
  19. 却思遗迹本安在:反思遗迹的真正所在。
  20. 原隰处处荒榛藤:荒地上满是杂草与藤蔓,象征被遗忘的历史。
  21. 田夫野老谁复顾:农夫和老者又有谁来关注?
  22. 鬼火夜照来寒灯:夜晚的鬼火映照着寒冷的灯光。
  23. 废兴聚散一如此:事物的兴废聚散如同流水。
  24. 反使涕泗沾人膺:最后令人不禁泪流满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身随造化”,用自然变化比喻人生无常。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如“翠石断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过往的怀念,反映了人们在历史面前的渺小与无力,同时也对有作为的人的敬仰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岸:象征着辉煌与历史。
  • :代表变化与无常。
  • 苍鹰:象征强者与压迫。
  • 碑刻:历史的记载与见证。
  • 古坟:对往事的追忆。
  • 翠石:自然的美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岸为谷”所表达的意思是: A. 山变成了谷地
    B. 高处的东西都消失了
    C. 历史的变迁与无常

  2. 诗中提到“书生耽玩立风雪”,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 A. 对书生的讽刺
    B. 对寒冷天气的描述
    C. 对学问的追求

  3. “遗文漫灭雨中迹”意指: A. 遗留下来的文字会消失
    B. 雨水会带走一切
    C. 历史不会被遗忘

答案

  1. C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另一首关于历史兴衰的诗。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描写自然与人事,情感相近。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赤壁怀古》与苏辙的《次韵子瞻题孙莘老墨妙亭》都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情感深邃且具有哲理。苏轼更注重自然与历史的结合,而苏辙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友人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时在西园偶成) 浣溪沙 其一 浣溪沙 浣溪沙 和清真 浣溪沙 选堂翁三叠忼烈秋兴韵,余亦勉和八章博粲。 其一 浣溪沙 梅魂。次吴小莲女士韵 浣溪沙 浣溪沙 车过大理 浣溪沙二首 其一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自取其祸 包含祭的词语有哪些 厌服 开门见山 生刍一束 威恩并行 恶迹昭著 亠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醉吐相茵 殳字旁的字 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蜕皮 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行字旁的字 耳闻眼睹 行轩 黄字旁的字 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