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山枇杷》

时间: 2025-05-10 15:53:30

诗句

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

往年乘传过青山,

正值山花好时节。

压枝凝艳已全开,映叶香苞才半裂。

紧搏红袖欲支颐,慢解绛囊初破结。

金线丛飘繁蕊乱,

珊瑚朵重纤茎折。

因风旋落裙片飞,带日斜看目精热。

亚水依岩半倾侧,笼云隐雾多愁绝。

绿珠语尽身欲投,

汉武眼穿神渐灭。

秾姿秀色人皆爱,怨媚羞容我偏别。

说向闲人人不听,曾向乐天时一说。

昨来谷口先相问,

及到山前已消歇。

左降通州十日迟,又与幽花一年别。

山枇杷,尔托深山何太拙。

天高万里看不精,

帝在九重声不彻。

园中杏树良人醉,陌上柳枝年少折。

因尔幽芳喻昔贤,磻谿冷坐权门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5:53:30

原文展示:

《山枇杷》
作者:元稹〔唐代〕

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
往年乘传过青山,正值山花好时节。
压枝凝艳已全开,映叶香苞才半裂。
紧搏红袖欲支颐,慢解绛囊初破结。
金线丛飘繁蕊乱,珊瑚朵重纤茎折。
因风旋落裙片飞,带日斜看目精热。
亚水依岩半倾侧,笼云隐雾多愁绝。
绿珠语尽身欲投,汉武眼穿神渐灭。
秾姿秀色人皆爱,怨媚羞容我偏别。
说向闲人人不听,曾向乐天时一说。
昨来谷口先相问,及到山前已消歇。
左降通州十日迟,又与幽花一年别。
山枇杷,尔托深山何太拙。
天高万里看不精,帝在九重声不彻。
园中杏树良人醉,陌上柳枝年少折。
因尔幽芳喻昔贤,磻谿冷坐权门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枇杷花的美丽和诗人对其的深情。诗人回忆往年乘车经过青山,正值山花盛开的时节。枇杷花如同鲜艳的牡丹,枝头压弯,花香四溢。细腻的描写中,诗人表达了对花的喜爱和对其芬芳的向往。随着风吹,花瓣轻轻飘落,似乎带走了诗人的思绪。诗中还提到汉武帝的眼光逐渐消逝,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诗人对美的追求与世俗的冷漠形成对比,感叹自己的孤独与被忽视。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深山幽花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念。

注释:

  1. 山枇杷:一种生长在山地的枇杷树,花朵美丽。
  2. 花似牡丹殷泼血:花朵鲜红如同牡丹,形容花色艳丽。
  3. 正值山花好时节:恰逢山花盛开的季节。
  4. 紧搏红袖欲支颐:形容花瓣紧紧包裹着,似欲向外舒展。
  5. 金线丛飘繁蕊乱:形容花蕊繁多,似金线在风中飘动。
  6. 汉武眼穿神渐灭:汉武帝的眼光不再,暗示时间的流逝。
  7. 怨媚羞容我偏别:对美丽的怨恨与自愧,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共称“元白”,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民生,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元稹游历山间时所作,结合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以及对往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山枇杷》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展现了元稹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中枇杷花的美丽,诗人用“花似牡丹殷泼血”来形容枇杷花的鲜艳,生动而形象。花开时节,诗人乘车经过青山,美丽的景色激发了他对往事的追忆。

诗中多次运用对仗和比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比如“金线丛飘繁蕊乱,珊瑚朵重纤茎折”,通过视觉与触觉的双重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花之中。此外,诗人对汉武帝的提及,以及对个体孤独的感叹,显示了诗人在美与丑、爱与恨之间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元稹通过对山枇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心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开篇直入主题,直观地描绘出山枇杷花的美丽和鲜艳。
  • 往年乘传过青山,正值山花好时节:回忆往年在青山中游历,正是山花盛开的季节,营造出一种美好的画面。
  • 压枝凝艳已全开,映叶香苞才半裂:花开得鲜艳,枝头被压弯,暗示花的丰盈,香味四溢。
  • 紧搏红袖欲支颐,慢解绛囊初破结:细腻的描写花瓣的变化,展现出花的娇嫩与美丽。
  • 金线丛飘繁蕊乱,珊瑚朵重纤茎折: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花蕊的形态,增强了诗的色彩。
  • 因风旋落裙片飞,带日斜看目精热:描绘了风中的花瓣,如裙片般飞舞,表现出自然的灵动。
  • 亚水依岩半倾侧,笼云隐雾多愁绝: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出山水的幽静与诗人内心的愁苦。
  • 绿珠语尽身欲投,汉武眼穿神渐灭:汉武帝的“眼穿神渐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秾姿秀色人皆爱,怨媚羞容我偏别:表达了对美的渴望与自愧,突出诗人的孤独。
  • 说向闲人人不听,曾向乐天时一说:诗人的感叹与无奈,表现出对世俗的疏离。
  • 昨来谷口先相问,及到山前已消歇:回忆与自然的交融,带出一种时间的流逝。
  • 左降通州十日迟,又与幽花一年别:感叹与自然的错过,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尔托深山何太拙:质问自然的无情与自己的无奈。
  • 天高万里看不精,帝在九重声不彻:表达了对高远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 园中杏树良人醉,陌上柳枝年少折:通过对比,展现出对生活的感慨。
  • 因尔幽芳喻昔贤,磻谿冷坐权门咽:用幽芳寄托对贤人的思念,表现出对权力的冷漠。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似牡丹殷泼血”,通过比喻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整首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如“因风旋落裙片飞”,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动作,增强了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枇杷花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思考。在对比中,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出唐代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枇杷: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短暂。
  • :代表青春、美丽与生命的绽放。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汉武:象征过去的辉煌与对未来的思考。
  • 绿珠:象征希望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枇杷的花色被比喻成什么?

    • A. 玫瑰
    • B. 牡丹
    • C. 荷花
  2. 诗中提到的“汉武”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汉武帝
    • B. 汉光武帝
    • C. 汉昭帝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 A. 积极向上
    • B. 失落与孤独
    • C. 冷漠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口》——李白
  • 《春望》——杜甫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 元稹的《山枇杷》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元稹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白居易则更多地反映了对生命与离别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稹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咏小山 咏烛二首 其二 咏烛二首 其一 秋日二首 其二 秋日 临洛水 赐魏徵诗 辽东山夜临秋 喜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釒字旁的字 强者反己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荣泉 三年化碧 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碎尸万段 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冒失鬼 首字旁的字 悟性 攒错 鬥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甘心首疾 我心如秤 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针结尾的成语 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