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自得 其二》

时间: 2025-04-26 03:26:20

诗句

一切有为法,般般尽是尘。

穷通诸物理,放下此心身。

随处安禅定,趋时乐至真。

每将周易髓,警拔世间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6:20

原文展示:

一切有为法,般般尽是尘。
穷通诸物理,放下此心身。
随处安禅定,趋时乐至真。
每将周易髓,警拔世间人。

白话文翻译:

一切有形的事物,都是尘埃般的存在。
无论是穷困或是富裕,都是事物的道理,
放下了这颗心与身体,
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安然入定,
随时随地享受真实的快乐。
每当我深入周易的精髓,
就能警醒世间的人们。

注释:

  • 有为法:指一切有形有相的事物,指因缘而生的现象。
  • 般般:各样、各种。
  • 穷通:穷困与通达,指人生的不同状态。
  • 放下此心身:放下心中执念与对身体的依赖。
  • 安禅定:安静地修行禅定。
  • 趋时乐至真:顺应时势,享受真实的快乐。
  • 周易:古代经典,强调变化的哲学。

典故解析:

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变化的道理,强调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来理解世界。诗中提到“周易髓”,意味着深入理解其精髓,以启发世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道纯是元代的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与独特的哲学思想著称,代表了元代文人的修身养性之道。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尤其是对物质世界的看淡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对禅宗思想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鉴赏:

李道纯的《自得其二》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诗中提到的“有为法”与“尘”,揭示出世间万物的虚幻与无常。作者在面对人生的起伏(穷通)时,选择放下对心身的执念,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接下来的“随处安禅定”,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享受真正的快乐。

此诗还提到通过“周易髓”来警醒世人,表明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与修行,启发他人去寻求内心的真实与安宁。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清净、超脱的氛围,既有哲理的深邃,也有生活的智慧,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切有为法,般般尽是尘: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短暂的,最终都会归于虚无。
  2. 穷通诸物理,放下此心身:无论生活的状态如何,放下对物质的执念,才能获得内心的自由。
  3. 随处安禅定,趋时乐至真:无论身处何地,内心的安定能让人体验到真实的快乐。
  4. 每将周易髓,警拔世间人:通过对周易深刻的理解,提醒世人要看清事物的本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的“穷通”、“安禅定”,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将“有为法”比作“尘”,隐喻世事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禅宗思想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世间一切事物的虚无与短暂。
  • 心身:代表个体的内在与外在,强调放下执念以求心灵的安宁。
  • 禅定: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修行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切有为法”指的是什么?

    • A. 物质世界
    • B. 灵魂
    • C. 禅修
    • D. 伦理道德
  2. 诗中提到的“周易”是什么?

    • A. 一种武器
    • B. 一部经典
    • C. 一种艺术
    • D. 一种宗教
  3.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警醒世人?

    • A. 物质的享受
    • B. 周易的精髓
    • C. 社会的规范
    • D. 个人的荣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李道纯的《自得其二》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王维在自然景象中寻找心灵的安宁,而李道纯则通过哲理的思考达到心灵的超脱。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周易解读》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咏枨) 酒泉子 菩萨蛮 青玉案 选冠子(宿石门) 好事近 好事近 胜胜令 花心动 花心动(芍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坟烛 巾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耍弄 玉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才学兼优 雷嗔电怒 篱子 包含惇的词语有哪些 乱碰乱撞 物殷俗阜 迷茫 仙姿佚貌 声势烜赫 三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