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踏莎行·春暮》

时间: 2025-04-26 03:16:15

诗句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6:15

原文展示

踏莎行·春暮
作者: 寇准 〔宋代〕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色彩快要消逝了,黄莺的歌声也渐渐变得苍老,红花已经凋零,只剩下小青梅。画堂内人静悄悄,细雨蒙蒙,屏风后半掩,余香袅袅而来。密密的约定沉重而深沉,离别的情绪渺不可寻,菱花上的尘土满满地映照着懒散的心情。倚靠在楼上无话可说,心中欲醉欲销魂,长空黯淡只剩下连绵的芳草。

注释

  • 将阑:快要结束。
  • 渐老:逐渐变得衰老。
  • 红英:指红色的花朵。
  • 青梅小:指青梅树上的小果实。
  • 画堂:装饰精美的房间。
  • 余香袅:残留的香气轻轻升起。
  • 密约:指秘密的约定。
  • 离情:离别时的情感。
  • 菱花:即菱形的花,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 销魂:形容心神迷醉。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到诗人通过描绘春季的凋零和离别情感,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寇准(961年-1023年),字希甫,号少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在历史上以直言敢谏著称,曾任宰相。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春色渐逝、花落之时,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传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离别情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春暮》是寇准的一首经典词作,它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短暂和离别的苦楚。诗的开头便以“春色将阑,莺声渐老”引出一个即将消逝的春天,给人一种惆怅的感觉。随着春天的结束,万物生机的消逝让人心生感伤,诗人以“红英落尽青梅小”来进一步渲染这一氛围。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画堂,细雨蒙蒙,屏风半掩,余香袅袅,创造出一种寂寞而又温柔的美感。这种美感与离别的愁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诗中的“密约沉沉,离情杳杳”道出了对于曾经的承诺和如今的难以寻觅的思念。

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后以“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结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惘。长空与芳草的对比,更加突显了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总的来说,这首词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抒发了人对生命、爱情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色将阑:春天的色彩快要消逝,暗示时光的流逝。
  2. 莺声渐老:黄莺的歌声也逐渐变得苍老,强调春天的衰退。
  3. 红英落尽青梅小:红花凋零,只剩下青梅,象征着失去与留存。
  4. 画堂人静雨蒙蒙:描绘一个静谧的画堂,细雨轻洒,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气氛。
  5. 屏山半掩余香袅:屏风半掩,余香缭绕,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情感。
  6.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秘密的约定沉重而深沉,离别的情感难以捉摸。
  7. 菱花尘满慵将照:菱花上的尘土,映照出懒散的心情,表现内心的疲惫。
  8. 倚楼无语欲销魂:倚靠在楼上,无话可说,心中欲醉欲销魂。
  9. 长空黯淡连芳草:长空黯淡,只剩下连绵的芳草,象征着失落和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菱花尘满”,用尘土比喻心情的沉重。
  • 拟人:如“莺声渐老”,将鸟声赋予人类的特征。
  • 对仗:整首词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加了诗词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春天的消逝与离别的情感展开,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美好过去的怀念。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诗人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暗示时间的流逝。
  • 莺声:代表春天的声音,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红英:美丽的花朵,象征着爱情与美好的事物。
  • 青梅:象征着青春和纯真。
  • :象征着忧伤和思念。
  • 芳草: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春色将阑”意思是?

    • A. 春天的色彩正在增多
    • B. 春天的色彩快要消逝
    • C. 春天的色彩非常鲜艳
    • D. 春天的色彩越来越美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菱花尘满”表达了诗人____的心情。

  3. 判断题:诗中“倚楼无语欲销魂”表达的是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对/错)

答案

  1. B。春色将阑的意思是春天的色彩快要消逝。
  2. 懒散沉重等均可。
  3. 。表达的是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林黛玉的《葬花吟》,同样表达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生命的思考。
  • 李清照的《如梦令》:也有类似的情感描写。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但更多地是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春望》:对春天的描写中,夹杂着对国家的忧虑,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和分析。
  • 《古诗词鉴赏》:详细介绍古诗词的鉴赏技巧和方法。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橙数珠 其二 望潭毒山 杨太孺人贞寿卷 其三 春行作 周伯明出按山西有纸屏留师邵御史家尝借用之上有二月十九日与曹孚若联句次韵 由玉河复至玉泉 其二 与王司礼焘马司谏汝彰卢氏园宴坐言别 和建小学韵呈赵求仁使君 寄长儿韵语 其二十二 树萱堂诗为章仲勉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又字旁的字 铢两之奸 架子花脸 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优劳 膺图受箓 里结尾的成语 麥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人字头的字 舌字旁的字 扬幡招魂 乌集之交 平府 以水洗水 喇子 仙艳 理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