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宾于席上徐霞话旧》

时间: 2025-05-04 02:19:24

诗句

重见徐娘未老时,蕙兰心性玉风姿。

不忘杜牧寻春约,犹诵元稹纪事诗。

时世妆梳浓淡改,儿郎情境浅深知。

栖鸾会上桐花树,举眼详看一稳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19:24

原文展示:

重见徐娘未老时,蕙兰心性玉风姿。
不忘杜牧寻春约,犹诵元稹纪事诗。
时世妆梳浓淡改,儿郎情境浅深知。
栖鸾会上桐花树,举眼详看一稳枝。

白话文翻译:

重见徐娘时,她依然青春不老,心地如蕙兰般温柔,风姿如玉般优雅。
我未曾忘记杜牧的春天约定,仍然吟诵着元稹的诗篇。
时光流转,妆容和打扮已变得浓淡各异,年轻人的情感境界也各有深浅。
在栖鸾的聚会上,看到桐花树,抬头细看那一根稳稳的枝条。

注释:

  • 徐娘:指徐志摩的诗中描绘的美人,尤其指年龄稍长但仍美丽的女性。
  • 蕙兰:象征高尚的品德与气质。
  • 杜牧:唐代诗人,以描写春天的诗歌著称。
  • 元稹:唐代诗人,杜牧的好友,作品多描写离愁别恨。
  • 栖鸾:指一种美好的聚会场合,鸾鸟栖息的地方。
  • 稳枝:比喻稳固的事物或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彦泓,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擅长描写情感与自然相结合的诗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逢之时,表达了对旧友及往事的怀念,同时反映了时光流逝所带来的变化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逢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状的深思。开篇描绘了徐娘的风韵,展现了她的美丽与优雅,令人怀念。“蕙兰心性玉风姿”不仅赞美了徐娘的外貌,更突出了她的内涵,显示出王彦泓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接着通过杜牧与元稹的诗作引入了对春天的向往,体现出了诗人对青春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时世变迁,妆容的变化让人感慨,但年轻人的情感却依然复杂而深刻,展现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多样性。

最后,诗人用“栖鸾会上桐花树”描绘了一幅春日聚会的画面,抬头细看“稳枝”,则暗含对稳定情感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透出浓浓的怀旧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重见徐娘未老时:重逢徐娘,感慨她依然年轻。
  2. 蕙兰心性玉风姿:赞美她的内在品质与外在美丽。
  3. 不忘杜牧寻春约:提及对杜牧的约定,表达对春天的向往。
  4. 犹诵元稹纪事诗:吟诵元稹,表现对旧友的怀念。
  5. 时世妆梳浓淡改:感叹时光流逝,人们的妆容和打扮发生变化。
  6. 儿郎情境浅深知:年轻人的情感各有深浅,反映出不同的情感深度。
  7. 栖鸾会上桐花树:描绘聚会场景,展现春日的生机。
  8. 举眼详看一稳枝:细看稳固的枝条,象征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徐娘比喻为“蕙兰”和“玉”,突显她的美丽与高雅。
  • 对仗:如“浓淡改”和“浅深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思,同时也反映了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徐娘:象征着青春与美丽。
  • 蕙兰:象征高洁的品德。
  • 桐花树: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徐娘”指的是?

    • A. 年轻的女子
    • B. 年长但仍美丽的女性
    • C. 诗人本人
    • D. 杜牧的爱人
  2. 诗人怀念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杜牧
    • D. 白居易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王彦泓的这首诗与杜牧的《秋夕》有相似的怀旧情感,杜牧在《秋夕》中通过描绘夜景表达对往事的怀念,两者都在时光流逝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深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彦泓研究》
  • 《唐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高阳台 秋山行李图 高阳台 一九七六年秋暮,与履平、守元、树梁、梦乔花潭小集 高阳台 三十六岁除夕客龙里 高阳台 梅影 高阳台 和沤尹社作韵,我非社中人也 高阳台四首 其一 感怀 高阳台 登越城酒楼题壁 高阳台1914 高阳台 醉根诗会归寄谷青先生兼示同盟诸友 高阳台 春初步至莫愁湖,憩胜棋楼,慨然吟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耳刀旁的字 哺糟啜醨 呕心沥血 管窥蠡测 包含泥的成语 神机鬼械 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作翊 提手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牵萦 推贤进善 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后心 起灰 吸针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