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1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15:06
溪上秋雾多,溪居晓寒入。
呼吸遂生痾,呕泄不下粒。
素居江南地,大率皆卑湿。
久从吴土居,气候非所袭。
伏枕欲经旬,冠带拈已涩。
女奚特扣关,问疾提山笠。
我非金粟身,寄谢何暇揖。
屈性兹不能,他时冀来及。
溪边秋雾弥漫,早晨的寒气渗入心底。
呼吸之间让我生了病,呕吐泄泻连颗米粒都无法下咽。
我长久居住在江南地方,大多是湿气潮湿。
在吴地生活已久,这里的气候我并不习惯。
我在枕上躺了快十天,帽子和衣带都变得难以拿起。
女奚特意来敲门,问我病情,带着山笠(雨具)前来。
我并不是珍贵的金玉之身,哪里有时间来礼节相迎。
我如今性情如此无能,希望以后能再相见。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丰,号秋水,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追求真情实感。
此诗写于梅尧臣生病期间,因病未能见到来访的友人,表达了因病带来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歉意。
梅尧臣的《和日卧疾恭上人来过不及见因以诗答》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生活哲理。诗的开头描绘了秋日溪边的景象,“溪上秋雾多,溪居晓寒入”,通过“秋雾”和“晓寒”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清冷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病痛。接着,诗人用“呼吸遂生痾,呕泄不下粒”,直接表达了自己因病痛而无法进食的辛苦,这种身体上的不适感与精神上的孤独交织在一起,使得全诗显得愈发沉重。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回忆自己在江南生活的经历,提到“久从吴土居,气候非所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当前环境的不适应。而“伏枕欲经旬,冠带拈已涩”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因病卧床的时间之长,连简单的穿戴都变得困难。最后,诗人对来访者的歉意和无奈通过“我非金粟身,寄谢何暇揖”得以表达,这种对友人的疏远与歉意,恰如其分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透出一种浓厚的人情味,既有对身体病痛的真实反映,又有对友人关怀的深深感谢,体现了梅尧臣对生活的深邃思考与细腻观察。
整首诗通过描写病痛与友人探望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感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身体的虚弱与内心的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盼,体现了人性中的温暖与情感。
诗中提到的“女奚”是谁?
诗中提及的“金粟身”是指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梅尧臣的《和日卧疾恭上人来过不及见因以诗答》与杜甫的《病中作》均涉及病痛与友情的主题,但梅的诗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歉意和期盼,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对生活的无奈与抗争,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