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0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08:26
九月九日秋气深,天涯有客共登临。
可能一畅迷离眼,但恐徒伤迟暮心。
上国穷檐仍旅食,高江渔唱失乡音。
倦游司马尤无赖,四壁萧然渴病侵。
在深秋的九月九日,四处都是清冷的气息,远方的朋友们一起登高望远。也许一时的畅快会让人迷失在眼前的美景,但我担心这只会徒增对晚年孤独的伤感。北方的穷乡僻壤仍在旅途中打发时间,江边的渔歌却失去了故乡的音调。司马迁那样的倦游者更是无所依赖,四周的墙壁空荡荡的,渴望和疾病悄然侵袭。
李锴(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作品以抒情见长,擅长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他的诗风清新、直白,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抒发对生活的感触。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正值深秋,诗人寄情于自然,同时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作品背景可能是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一种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九日闻诸子登高诗以寄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怀念。整首诗以登高为线索,传达出一种秋天的肃穆与孤独。诗的开头通过“九月九日秋气深”引入,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仿佛在描绘一个萧瑟的秋日。
接着,诗人提到“天涯有客共登临”,既表达了与友人登高的情景,又隐含了身处异乡的孤独感。诗人在此处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渴望,然而紧接着的“可能一畅迷离眼,但恐徒伤迟暮心”则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迷醉与对未来孤独的担忧,显示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的后半部分,将目光转向了远方的北方,描述了“上国穷檐仍旅食”,体现了一种生活的艰辛与无奈。随后提到“高江渔唱失乡音”,是对故乡音调的渴望与追忆,增添了几分乡愁。最后以“倦游司马尤无赖,四壁萧然渴病侵”结束,表明了身心俱疲的状态,留给读者一种沉重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和艺术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登高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和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沉思。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同时也揭示了在旅行和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孤独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诗中“倦游司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人对秋天的感受是:
答案:
以上作品在主题和情感上与李锴的《九日闻诸子登高诗以寄之》形成对比,展示了不同诗人对相似题材的独特理解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