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乱中闻郑谷、吴延保下世》

时间: 2025-05-01 03:18:27

诗句

小谏才埋玉,星郎亦逝川。

国由多聚盗,天似不容贤。

兵火焚诗草,江流涨墓田。

长安已涂炭,追想更凄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8:27

原文展示:

乱中闻郑谷、吴延保下世
小谏才埋玉,星郎亦逝川。
国由多聚盗,天似不容贤。
兵火焚诗草,江流涨墓田。
长安已涂炭,追想更凄然。

白话文翻译:

在动乱中听闻郑谷和吴延保的去世,
小谏才情埋没如同玉石,星郎早已逝去如流水。
国家因为盗贼聚集而动荡,
上天似乎不容许贤良之士存在。
战火焚烧了诗文与草木,
江水上涨淹没了墓田。
长安已经满目疮痍,
回想起往昔的辉煌,更是令人悲伤。

注释:

  • 小谏:指小的劝谏,暗指有才能但不得志的人。
  • 星郎:指诗人郑谷,流亡在外,寓意如星星般遥不可及。
  • 国由多聚盗:国家因盗贼众多而动乱。
  • 天似不容贤:上天似乎不允许贤良之士生存。
  • 兵火:指战乱,战火焚烧的景象。
  • 墓田:指埋葬的地方,此处暗示战乱造成的众多死者。
  • 涂炭:形容长安已经遭受重创和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作见长,尤以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著称。其作品常带有浓厚的感伤情绪,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遭遇的无奈。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朝动荡时期,国家多次遭遇战乱与分裂,社会动荡不安。此时,许多有才之士如郑谷、吴延保等人因政治原因陨落,诗人在此背景下对社会现状及个人命运的感慨,抒发了对国家和历史的惋惜。

诗歌鉴赏:

齐己的《乱中闻郑谷、吴延保下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的历史悲剧。诗的开头以“小谏才埋玉”引入,表达出才华被埋没的无奈,揭示了历史中常有的英才因时局而不得志的悲惨命运。接着,诗人提到“星郎亦逝川”,借用郑谷的流亡,突出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助。

“国由多聚盗,天似不容贤”,这两句直指社会动荡的根源,表现出对贪腐与邪恶势力的无奈和控诉。接下来的两句“兵火焚诗草,江流涨墓田”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战火给文化与生命带来的毁灭性影响。最后一句“长安已涂炭,追想更凄然”以长安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繁华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沉痛反思,情感愈加深沉,令人心痛。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悲剧,既有对社会现状的冷静观察,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无奈与惋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谏才埋玉:才华横溢的人却因环境限制而不得志。
  • 星郎亦逝川:郑谷的才华与生命如星星般消逝,带有惆怅之感。
  • 国由多聚盗:国家动荡不安,盗贼横行,反映社会的混乱。
  • 天似不容贤:自然法则或天意不允许贤良之士生存,令人悲叹。
  • 兵火焚诗草:战火摧毁了文化的根基,暗示文人遭受的磨难。
  • 江流涨墓田:战乱导致无数人死去,江水上涨淹没了墓地,象征生命的脆弱。
  • 长安已涂炭:长安的繁华已被战火毁灭,强调了现状的悲惨。
  • 追想更凄然:对往昔的追忆更加令人感伤,突显了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小谏才埋玉”,把才华比作珍贵的玉石,暗示其被埋没的无奈。
  • 拟人:如“天似不容贤”,赋予天以人性化的情感,表达对时局的无奈。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如“兵火焚诗草,江流涨墓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历史的回顾与对现状的沉痛反思为主线,表达了对有才之士命运的惋惜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不满和对美好过去的追忆,情感深刻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才华与美德,暗示被埋没的无奈。
  • 星郎:象征才华与理想,流亡象征命运的无常。
  • 兵火:象征战争与毁灭,反映社会动荡。
  • 江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长安:象征繁华与历史,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谏才埋玉”意指什么? A. 才华被埋没
    B. 玉石被埋
    C. 小人诽谤

  2. “兵火焚诗草”中“诗草”主要指什么? A. 书籍
    B. 诗人
    C. 文化

  3. 诗中所提到的“长安”代表了什么? A. 一个城市
    B. 繁华与历史
    C. 战争的中心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历史与命运的感慨。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国家动乱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诗词对比:

  • 齐己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了战乱对文化与生活的冲击,齐己的诗中更强调个人的无奈与悲伤,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历史的悲剧感与对未来的关注。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视角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齐己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摘得新 摘得新 其二 十二楼 摘得新 其一 高雨阁 摘得新 月渐残 摘得新 留春 摘得新 其四 摘得新 其三 摘得新 其二 摘得新 其一 摘得新 其二 咏玉簪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荷枪实弹 立扫千言 乏资 大难临头 相偶 起因 曰字旁的字 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厖的词语有哪些 儿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欢苗爱叶 意虑 流血浮尸 山字旁的字 褎如充耳 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