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3:35
作者: 柳宗元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穷陋阙自养,疠气剧嚣烦。
隆冬乏霜霰,日夕南风温。
杖藜下庭际,曳踵不及门。
门有野田吏,慰我飘零魂。
及言有灵药,近在湘西原。
服之不盈旬,蹩躠皆腾鶱。
笑忭前即吏,为我擢其根。
蔚蔚遂充庭,英翘忽已繁。
晨起自采曝,杵臼通夜喧。
灵和理内藏,攻疾贵自源。
拥覆逃积雾,伸舒委馀暄。
奇功苟可征,宁复资兰荪。
我闻畸人术,一气中夜存。
能令深深息,呼吸还归跟。
疏放固难效,且以药饵论。
痿者不忘起,穷者宁复言。
神哉辅吾足,幸及儿女奔。
我身处简陋的居所,内外环境充满了瘟疫的烦扰。隆冬时节,缺乏霜雪,南风温暖,日夜流转。我拄着拐杖走在庭院边缘,脚步轻缓,难以迈进家门。门外有一个野田的官吏,安慰我这飘零的灵魂。他告诉我有灵药,离我不远,就在湘西的原野。服用这种药物不到十天,体力便恢复了,像腾飞的鹰一样轻松。那位官吏笑着告诉我,为我掘取了药根。药草繁茂,庭院被它们填满。清晨我自己去采摘,杵臼声响彻夜晚。灵药的奥秘深藏内里,治疗疾病重在根源。它能驱散重重的雾霭,舒展身体的温暖。若奇效能够证明,何必再依赖兰草和荪草。我听说有些奇特的术法,能够使人在夜里安然入睡,呼吸也能重新归位。随意放松固然难以奏效,还是以药物和食物为主。虚弱的人不忘重振,贫困者难以再言。神灵啊,保佑我,能够庇护我的儿女们奔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灵药”在古代常指能治病的药物,许多古代文人都对其寄予厚望。诗中提到的“湘西原”可能是指实际存在的地方,柳宗元用以象征药材的来源。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宗元,号柳河,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他的诗歌兼具抒情与哲理,风格清新而深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柳宗元被贬后,在生活困苦的情况下,表达了他对灵药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也展示了他对医药文化的关注。
《种仙灵毗》是一首表现寻求灵药、渴望恢复生机的诗作。整首诗从个人的生活困境出发,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诗人以“穷陋阙自养”开篇,表达了对生存环境的无奈与苦恼,紧接着描绘了冬季的寒冷与南风的温暖,形成了对比,突显了人们对温暖与生机的渴望。
在探寻灵药的过程中,诗人不仅呈现了对药物的向往,更透露出对生命本源的思考。通过“晨起自采曝,杵臼通夜喧”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他通过亲自采药、制药来对抗疾病的决心和行动力。
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探讨了灵药的疗效与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与对幸福的期待。通过对“神哉辅吾足”的呼唤,体现了对神灵的依赖与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柳宗元在逆境中对生命的坚持与追求,寄托了他对健康与幸福的渴望,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穷陋阙自养”描述了怎样的生活状态?
灵药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柳宗元与杜甫在生活困境中的表现,柳宗元更多地表现出对灵药的渴望与积极求索,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国事与民生的悲痛,显示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人生态度。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种仙灵毗》。如果有任何具体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的地方,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