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洞仙歌(雨)》

时间: 2025-04-27 15:35:19

诗句

琐窗秋暮,梦高唐人困,独立西风万千恨。

又檐花、落处滴碎空阶,芙蓉院、无限秋容老尽。

枯荷摧欲折,多少离声,锁断天涯诉幽闷。

似蓬山去后,方士来时,挥粉泪、点点梨花香润。

断送得、人间夜霖铃。

更叶落梧桐、孤灯成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5:19

原文展示:

洞仙歌(雨)
作者: 陈亮 〔宋代〕

琐窗秋暮,梦高唐人困,
独立西风万千恨。
又檐花落处滴碎空阶,
芙蓉院无限秋容老尽。
枯荷摧欲折,多少离声,
锁断天涯诉幽闷。
似蓬山去后,方士来时,
挥粉泪点点梨花香润。
断送得人间夜霖铃。
更叶落梧桐孤灯成晕。

白话文翻译:

窗外秋天的暮色渐浓,我在梦中被高唐的美丽景象所困扰,独自站在西风中,心中充满着万千的愤恨。屋檐下的花瓣落下,打碎了空阶的宁静,芙蓉院中秋天的容颜已然衰老。枯萎的荷花仿佛要被折断,多少离愁别绪,锁住了天涯的幽怨。像蓬莱山去后,方士来到此地,轻轻挥动着粉笔,泪滴点点,带着梨花的香气滋润而下。人间的夜雨已然断送,梧桐树的叶子飘落,只剩下孤灯映照成朦胧的晕影。

注释:

  • 琐窗:小窗,形容窗户狭小。
  • 高唐:指《高唐梦》,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好梦境。
  • 万千恨:难以言表的愤懑与怨恨。
  • 芙蓉院:形容一个美丽的庭院,芙蓉花象征美丽的女子。
  • 蓬山:神话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归宿。
  • 方士:古代道士,象征超凡脱俗的存在。
  • 夜霖铃:夜晚的细雨声,像铃声般清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亮,字公述,号仲明,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诗人,文才出众,擅长抒情,作品多以豪放激昂著称。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与变迁,这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国势衰弱,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在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徘徊,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洞仙歌(雨)》是一首充满秋意、愁思的词作,诗人在描绘秋天景色的同时,透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开头的“琐窗秋暮”在字面上描绘了秋天傍晚的景象,窗外的景色与内心的孤独相映成趣,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接着提到“梦高唐”,不仅显示出诗人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梦境与现实的反差,充满了人生的无常与苦闷。

在“又檐花落处滴碎空阶”一句中,细腻的景物描写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凋零与孤寂,而“芙蓉院无限秋容老尽”则通过芙蓉花的衰老象征着美丽与青春的逝去,突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随着诗句的发展,情感愈发浓烈,作者通过“枯荷摧欲折”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仿佛将自己深埋于这股离愁之中。

最后,诗人以“断送得人间夜霖铃”作结,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与孤独。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理想的追求,形成了浓厚的秋天氛围,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琐窗秋暮:描绘秋天的傍晚,小窗外景象。
  2. 梦高唐人困:梦中幻象的美丽,令人困扰。
  3. 独立西风万千恨:在西风中独自立着,心中充满怨恨。
  4. 又檐花落处滴碎空阶:花瓣落下,打破了宁静的阶梯。
  5. 芙蓉院无限秋容老尽:花园中的美丽已逐渐衰老。
  6. 枯荷摧欲折,多少离声:枯萎的荷花似乎要被折断,离别的声音充满心头。
  7. 锁断天涯诉幽闷:锁住了对天涯的诉说与幽怨。
  8. 似蓬山去后,方士来时:像去往理想的蓬莱山,方士的到来似有希望。
  9. 挥粉泪点点梨花香润:轻轻挥动泪水,梨花的香气弥漫开来。
  10. 断送得人间夜霖铃:夜雨的滴落似铃声般清脆,象征着无奈。
  11. 更叶落梧桐孤灯成晕:梧桐树的叶子飘落,孤灯映照出朦胧的光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的落下比作愁苦的象征。
  • 拟人:通过“枯荷摧欲折”赋予枯萎的荷花以情感。
  • 对仗:如“琐窗秋暮”与“梦高唐人困”,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感伤的秋天为背景,表达了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离愁,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败。
  • 高唐:理想与美好梦境的象征。
  • 芙蓉:美丽与青春的象征。
  • 枯荷:凋零与离愁的象征。
  • 夜霖铃:细雨声,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唐”象征什么?

    • A. 理想的生活
    • B. 乡村的安宁
    • C. 农田的丰收
  2. “枯荷摧欲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失落
    • C. 满足
  3. 诗的最后一句中,“孤灯成晕”的意象代表什么?

    • A. 温暖
    • B. 孤独
    • C. 繁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情感更为细腻。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更为开阔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陈亮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听弹沈湘 不了语 了语 江上山 题蒲葵扇 折柳赠行人 江上闻猿 秋蛩 春晦送客(一作三月晦日郊外送客) 剪彩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意头 包含粒的词语有哪些 录像机 里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消损白日 嘤鸣求声 高头讲章 怯大压小 煦涵 自甘落后 弋字旁的字 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颠头播脑 巳字旁的字 错落有致 風字旁的字 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