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0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06:18
《北京水后往棣州试进士》 作者:晁补之(宋代)
晡时北京城,行李上客槎。
二更无人声,骑马黄河沙。
误缘柳滩中,寻炬知田家。
道有转徙人,襁负依丘麻。
鸡鸣不安枕,彷佛墟里斜。
秋瓜抱子母,荞麦亦已华。
赖兹野物登,尔辈生有涯。
夜宿冠氏驿,旅衾魂梦嘉。
明发萦长版,晚开堂邑衙。
秋阳此方炽,流汗沾巾纱。
处阴甘吾愿,聊逸岂在多。
有风东北来,惨惨飞雨加。
顷时异晦明,稍瞩天表霞。
仆夫为我言,涂梗绝行车。
且还解吾褚,中林侣群鸦。
诗书维永夕,蚤作从复赊。
岂不有王事,奈此仆夫何。
傍晚时分,我在北京城,行李被安置在客船上。
二更时分没有一点声音,我骑马走在黄河的沙滩上。
误打误撞走到柳树的滩涂,点亮火炬寻找田家。
路上遇到一些迁徙的人,背着麻袋依靠在丘陵上。
鸡鸣声扰人安眠,仿佛在荒村的斜坡上。
秋天的瓜果抱着子女,荞麦也已经开花。
靠着这些野生的东西,我与你们的生命有限。
夜里住在冠氏驿站,旅途的被褥让人梦幻美好。
清晨出发时,长长的帆船在我心中萦绕,傍晚时分走入县衙。
秋阳在这里炙烤,汗水沾湿了我的巾帕。
待在阴凉处是我的愿望,闲逸又何必多言?
风从东北吹来,冷冷的雨夹杂着。
刚才的黑暗和明亮交替,稍稍抬头看见天边的霞光。
仆人告诉我,路上泥泞难行。
不如解开我的衣裳,在林间与群鸦为伴。
诗书常常在晚上完成,早早地做了又延迟。
难道没有王事需要我去做吗?但这仆人又能如何?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允和,号少山,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学者。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感情真挚著称,常常描绘乡村生活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晁补之前往棣州参加进士考试的途中,表达了他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是士人追求仕途的主要途径,因此诗中反映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期盼。
《北京水后往棣州试进士》是一首描写旅行与人生思考的诗。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所经历的孤独与思索。开头的“晡时北京城,行李上客槎”就让人感受到一种行旅的孤寂。接着,诗人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无声,骑马走在黄河沙滩上的静谧感,传达出诗人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在诗中,诗人不断与自然景象互动,秋瓜与荞麦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丰收的景象,也隐含了生活的苦与乐。对“鸡鸣不安枕”的描写则折射出他内心的烦扰与思虑。夜宿驿站的情景,带有一种归属感和温暖,但随之而来的“明发萦长版,晚开堂邑衙”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责任。
整首诗在描写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旅途的描绘,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诗中反复出现的自然意象与人事交融,展现了诗人在面对人生道路时的复杂情感。整体来看,晁补之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反映了他对未来的期望与对过往的回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晡时”指的是哪个时间?
“鸡鸣不安枕”中的“鸡鸣”指的是什么?
诗人骑马走在何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