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王道粹郎中知华州》

时间: 2025-05-11 16:12:17

诗句

往年入关中,道傍见太华。

始识仙掌大,颇似揽造化。

赤手无所为,风雨漏指罅。

又观莲华峰,上有莲开谢。

一朝秋色高,莲叶或飘下。

今闻太守行,见隼画车驾。

仙掌与莲花,日久可以托。

长安道上人,任见不须借。

况多耐老药,民将待黄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6:12:17

送王道粹郎中知华州

原文展示:

往年入关中,道傍见太华。
始识仙掌大,颇似揽造化。
赤手无所为,风雨漏指罅。
又观莲华峰,上有莲开谢。
一朝秋色高,莲叶或飘下。
今闻太守行,见隼画车驾。
仙掌与莲花,日久可以托。
长安道上人,任见不须借。
况多耐老药,民将待黄霸。


白话文翻译:

往年我入关中,在路旁看见太华山。
第一次见到那仙掌般的山峰,真像是揽取造化的手。
我赤手空拳,什么也无法做,任凭风雨从指缝中漏过。
又去观赏莲华峰,那儿的莲花正开又谢。
一朝秋色渐浓,莲叶或许会纷纷飘落。
现在听说太守即将出行,见到隼鸟在车驾上画出图案。
仙掌与莲花,经过岁月的洗礼,可以寄托我的情怀。
在长安的道路上,任凭路人看到这一切,毫不在意。
更何况这里有许多耐老的药材,百姓们将期待黄霸的统治。


注释:

字词注释:

  • 太华:即太华山,位于陕西省,是著名的山脉。
  • 仙掌:形容山峰形态,如仙人之手,寓意神奇。
  • 莲华峰:山名,因生长莲花而得名。
  • 黄霸:指黄霸,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寓意美好的治理。

典故解析:

  • 仙掌与莲花:象征着自然的美和人文的理想,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升,号蕴山,宋代著名诗人,因其诗歌清新脱俗、风格独特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送别友人王道粹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送王道粹郎中知华州》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结合的诗作,展现了诗人梅尧臣深厚的文化素养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中以太华山和莲花峰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开篇“往年入关中,道傍见太华”点明了时空背景,诗人回忆起自己与太华山的初次邂逅,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始识仙掌大,颇似揽造化”,通过形象的比喻,诗人将太华山的壮丽与自然的神奇紧密相连,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接下来的“赤手无所为,风雨漏指罅”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渺小,诗人在自然面前感到无能为力,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莲华峰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转瞬即逝。

最后,诗人转向对友人的祝福,提到“仙掌与莲花,日久可以托”,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信任。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往年入关中:回忆自己曾经进入关中地区的经历。
  • 道傍见太华:在路边看到了太华山,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壮丽。
  • 始识仙掌大,颇似揽造化:第一次见到如仙掌般的巨大山峰,仿佛是造化之手所造。
  • 赤手无所为,风雨漏指罅:在自然面前,自己无能为力,只能任凭风雨从指间漏过。
  • 又观莲华峰,上有莲开谢:继续观察莲华峰,看到莲花的开与谢。
  • 一朝秋色高,莲叶或飘下:在秋天的高远色彩中,莲叶可能会随风飘落。
  • 今闻太守行,见隼画车驾:听说太守即将出行,看到隼鸟在车上画出图案。
  • 仙掌与莲花,日久可以托:经过时间的洗礼,仙掌与莲花可以寄托情感。
  • 长安道上人,任见不须借:在长安的路上,任凭路人看到这一切,毫不在意。
  • 况多耐老药,民将待黄霸:这里有许多耐老的药材,百姓们期待着黄霸的治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掌大”比喻太华山的高耸。
  • 拟人:如“风雨漏指罅”,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与和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友人的祝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期望与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华:象征着伟岸与壮丽。
  • 仙掌:代表着自然的神奇与奥妙。
  • 莲花:象征纯洁与生命的循环。
  • 长安:代表繁华与历史的厚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华”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陕西省
    • B. 山西省
    • C. 四川省
  2. “仙掌与莲花”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友谊
    • B. 自然的美
    • C. 生命的循环
  3.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友人的祝福与自然的赞美
    • B. 描绘战争的残酷
    • C. 讲述个人的奋斗经历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送王道粹郎中知华州》与杜甫的《望岳》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赞美,但梅尧臣的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杜甫的诗则更具历史感与深沉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年谱》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读旧书有感 长耳相 木香花 庐山杂兴二首 闻笛 蜡梅花 南屏山 羽觞飞上苑 白庐山归城赋四首 舟上晚望庾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耂字旁的字 包含纤的成语 田减一笔常用字汇总_田字减笔画汉字详解 良骥 百乘之家 舍己成人 贻则 包含杀的词语有哪些 頁字旁的字 狂的笔顺怎么写?这份狂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带天的汉字大全_带天的字有哪些 细部 朦郁 玉字旁的字 正点背画 护军使 飘萍断梗 包含搨的词语有哪些 带田的字有哪些?带田的汉字大全 月偏旁的字有哪些?这份列表让你快速掌握_汉字偏旁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