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7:23
避方寇五绝 其三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朝廷平日祗尊儒,
文武于今遂两途。
闻说官军又旗靡,
谁收黄石老人书。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当时朝廷对儒学的崇尚与对军事的忽视之间的矛盾。诗人感叹,朝廷平时只尊重儒家思想,文官与武将如今各走各路。听说官军的旗帜又一次败落,谁能收拾黄石老人所传下的书信和智慧呢?
逐句解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于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见称,常常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目睹了社会动荡,感受到朝廷对儒家思想的过度崇拜而忽视军事的重要性,因此写下此诗以抒发自己的忧虑。
郑刚中的《避方寇五绝 其三》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揭示了当时社会对文治与武功的失衡。诗中开头两句指出了朝廷对儒生的偏重与对军事的忽视,体现了诗人对政治现状的不满。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官军失败的叙述,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失衡的后果,并引发了对治国理政智慧的反思。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借用历史典故,既表现了对国事的担忧,也反映了对传统智慧的渴望。诗中“谁收黄石老人书”一句,不仅是对古代智慧的追问,也是对现实中缺乏能够贯彻这些智慧之人的无奈感叹。这一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对未来的期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国家治理的反思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儒学与军事的辩证关系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历史的厚重感,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与忧虑。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石老人”象征什么?
诗中“朝廷平日祗尊儒”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