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2:1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2:16:08
故国丁丧乱,遗民三万强。
野田足耕作,少少归流亡。
今年盛阴潦,秋谷半已伤。
饥寒岂不惧,幸得守其乡。
不见江汉上,千里流汤汤。
脱身洪涛中,颠越皆四方。
登高气潜阻,飒飒哀鸿翔。
这首诗的意思是:故国遭受了丧乱,遗留下来的百姓有三万之众。虽然田地可以耕作,但归来的流亡者却屈指可数。今年的阴雨连绵,秋天的稻谷已受到了一半的损害。饥寒的恐惧难以避免,但幸好我仍能守住自己的故乡。在江汉水面上看不到,千里之遥的水流滔滔不绝。摆脱洪水的冲击,四处流亡的人们各自颠簸。登高望远,气息愈发沉重,悲哀的鸿雁在空中翱翔。
冯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动荡与社会苦难,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乱、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以个人的视角描绘了国破家亡的无奈与乡土情怀。
《九日同少符饮 其四》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与对流亡者的同情。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了国家的动乱及其对民众的影响,三万遗民的描写不仅体现了战争带来的悲惨局面,也突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当年阴雨不断、秋谷受损的情景,形象地传递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然而,尽管身处困境,诗人依然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情感,表达了希望与坚守的决心。
最后,诗中通过“登高气潜阻,飒飒哀鸿翔”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鸿雁的悲鸣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乡愁与对故土的思念。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反思,也是对整个时代的深刻批判,展示了诗人极大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
该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与意象,如“江汉”、“哀鸿”等,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同时,诗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整体结构更为严谨。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时代动乱的无奈,反映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对美好未来的渴望,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历史责任感。
诗中提到的“遗民”指的是:
A. 幸存的百姓
B. 逃亡的士兵
C. 失去家园的人
“今年盛阴潦”描绘的是:
A. 春天的暖和
B. 夏天的干旱
C. 秋天的阴雨
诗的最后一句“飒飒哀鸿翔”表达的情感是:
A. 欢快
B. 失落与哀伤
C.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