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6:1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6:18:25
六丑 海上楼居晴望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又柔云做暖,荡隔岸青山一发。
望春早来,春来如箭筈。
疾趁残腊。
且日高楼上,钿梅飘粉,上画帘金押。
神州祇在阑干北,瘴解朱鸢,江澄绿鸭。
长第草心红茁。
便青青一路,直到天末。
鱼书难达,盼金扉琐闼。
万点伤春泪,融绛蜡。
愁心自写瑶札,怕钗声坠燕,玉瘢添獭。
前宵雨暗沾花靥,浑不是,
玉女投壶一笑,泪珠承睫。
沧桑事总付庄蝶。
问水云倒戴黄冠去,何年结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晴朗的春天,温暖的阳光洒在柔和的云朵上,隔着水面可以看到对岸的青山。春天早早来到,像箭一样快速地飞驰而来,正巧是残冬的尾声。站在高楼上,梅花的花瓣飘落,装饰着窗帘。此时的神州大地,北边的栏杆上,朱雀飞翔,江面上绿鸭成群。草丛中,红色的花朵在茁壮成长,一路绿意延伸到天边。可惜鱼书难以传达,盼望着那金色的门扉。泪水如万点春雨,融化在红蜡中。愁苦的心情写成了瑶札,怕听到钗声坠落燕子,玉石的瑕疵也增添了我的忧伤。昨夜的雨水打湿了花瓣,宛如玉女在投壶时的一笑,泪水在眼睫上闪烁。生活的沧桑事迹如同庄蝶般易逝。问那水云,何时又能倒戴黄冠,何年才能再聚?
樊增祥,清代诗人,以擅长写景抒情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语言清丽,意境深远。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借助春日的美好景象,抒发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几句描绘了一个温暖的春日,诗人站在高楼之上,眼前的青山与梅花引发了他对春天的期待与欣喜。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流露出对逝去时光和失去情感的感慨。特别是“万点伤春泪,融绛蜡”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伤感,又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中多次出现的意象,如“鱼书”、“瑶札”,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感,也增强了情感的深度。诗人在自然景色的衬托下,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本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鱼书”象征什么?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