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6:1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6:19:10
兹轩最洒落,历历种琅玕。
正书簿书稀,萧萧风雨寒。
翠阴凉宴坐,疏韵承清欢。
锦箨裁夏扇,玉笋供春盘。
晴蜗潜叶底,螟雀投林端。
幽兴遇物惬,高怀随处安。
且免一日无,何须千亩宽。
此处的竹轩洒落着清新的气息,竹子上种满了晶莹的琅玕(即琉璃)。正是书本上的字迹稀疏,窗外萧瑟的风雨带来一丝寒意。翠绿的竹影下,凉爽的地方,我们坐在一起,享受着清新的韵味。用锦绣的箔子制作的夏扇,玉笋点缀着春天的盘子。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蜗牛潜伏在树叶底下,螟雀在林边游荡。幽静的兴致在与万物的交流中得到满足,高雅的情怀随处安然。何必追求千亩的广阔,只要一日的宁静就足够了。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强调道德教化。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剧八咏·竹轩》写于司马光在担任官职期间,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官场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情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竹轩环境,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和宁静的氛围。诗的开头以“兹轩最洒落”引入,展现出竹轩的自然之美,接着用“历历种琅玕”形象地描绘出竹子的珍贵与雅致。通过“正书簿书稀,萧萧风雨寒”,将内心的孤寂与外界的寒冷连接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在“翠阴凉宴坐,疏韵承清欢”中,诗人与友人坐在竹下,享受着清凉的阴影和自然的韵律,表达了对友谊和自然的珍视。后面的几句则通过“锦箨裁夏扇,玉笋供春盘”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氛围,生活的美好在细节中展现。
最后几句“幽兴遇物惬,高怀随处安”则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不在乎外界的繁华,只求内心的宁静与安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内心的安宁和清欢才是最重要的。
竹轩中种满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锦箨”是什么?
诗人认为内心的宁静比什么更重要?
以上为《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剧八咏·竹轩》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美妙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