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5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57:01
登天华观
李昌祺 〔明代〕
玉洞开仙馆,
丹梯轶世氛。
天书馀鸟篆,
云笈护龙文。
灵境萧台近,
空歌下界闻。
俗人如可避,不必问桃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仙境般的观景台,玉石洞穴中开辟了仙人的馆舍,红色的阶梯超越了世俗的喧嚣。天书的残影与飞鸟的篆刻交织在一起,云彩中的书籍保护着龙的文采。灵异的境地就在眼前,空灵的歌声在下界回响。若是世俗的人能够逃避这些纷扰,何必再去询问桃源的所在呢?
作者介绍:李昌祺,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与个人内心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诗中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向往仙境的渴望。
《登天华观》是一首描绘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超然的境地,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篇的“玉洞开仙馆”营造了一个仙境的氛围,给人以美好的遐想。而“丹梯轶世氛”则暗示了这种理想生活的高贵与独特,仿佛只有通过这条红色的阶梯才能达到。
接着诗中提到的“天书馀鸟篆”,将知识与自然相结合,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空歌下界闻”表达了即便身处尘世,也能听见那来自仙境的歌声,似乎在暗示着只要心中有理想,便可超越现实的拘束。
最后一句“俗人如可避,不必问桃源”更是点明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对桃源的提及,诗人强调了对理想世界的渴望,暗示着现实的无奈与理想的美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理想生活,超脱世俗烦恼,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玉洞”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仙境与纯洁
C. 世俗的喧嚣
诗人通过哪句话表达了对世俗的逃避?
A. “天书馀鸟篆”
B. “俗人如可避,不必问桃源”
C. “灵境萧台近”
诗中提到的“桃源”代表了什么?
A. 现实的烦恼
B. 理想的生活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