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3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30:03
七月十一日雨後夜坐户外观月
作者:陆游 〔宋代〕
浴罢淡无事,岸帻临前轩。
雷雨始退散,云月相吐吞。
风蝉断还续,枝间终夕喧。
露萤阖复开,熠熠缀草根。
残暑会当去,孰敢厌炮燔?
四时莽相代,所叹岁月奔。
欢悰挽不留,白发生无根。
儿女日夜长,子且复有孙。
涧松偶未薪,野鹤犹孤骞。
华表幸来归,余事何足言!
我刚洗完澡,闲着没事,坐在岸边的凉亭里。
雷雨刚刚散去,天空中云彩和月亮相互交融。
风中蝉鸣间断又继续,树枝间整夜嘈杂。
露水和萤火虫时而合拢时而散开,闪闪发光点缀在草根上。
残暑将要过去,谁敢厌烦这烟火气?
四季总是交替,岁月奔流不息,我只能叹息。
欢愉与忧愁无法挽留,白发苍苍却没有根基。
儿女日夜长大,子孙还会接踵而至。
山涧的松树偶尔不被砍伐,野鹤依然孤独地飞翔。
幸好华表归来,其他的事情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作品以豪放激昂和细腻入微著称。陆游的诗歌多描写个人的命运、国家的沦陷以及历史的流逝,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写于七月的一个雨后夜晚,表现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悠闲观月的情趣,同时也蕴含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思索。
陆游的《七月十一日雨后夜坐户外观月》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篇,通过对雨后夜晚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全诗以一个悠闲的场景开始,诗人洗浴后坐在户外,享受着雷雨过后清新的空气和明亮的月光。这种闲适的状态使得诗人能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环境,感受自然的变化。
诗中提及的“风蝉断还续,枝间终夕喧”生动描绘了夜晚的蝉鸣声,营造出了一种生动的气氛。夜的静谧与蝉的喧闹形成了对比,体现了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接下来的“露萤阖复开,熠熠缀草根”则描绘了露水和萤火虫在夜色中闪烁的美丽,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
随着诗歌的发展,陆游开始反思人生的无常,他用“残暑会当去,孰敢厌炮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接受,岁月奔流不息,欢愉与忧愁也无法长久停留。诗的最后几句,似乎是在说尽管儿女们日夜长大,未来还有孙辈的到来,但人生的孤独与无常依然存在,诗人通过“涧松偶未薪,野鹤犹孤骞”表达了对孤独的深刻感受。
整首诗在描绘美丽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岁月、孤独与生命延续的思索,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孤独与生命传承的辩证关系,反映出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a) 雷雨
b) 月亮
c) 朝霞
d) 风
诗人对岁月的态度是?
a) 愉悦
b) 愤怒
c) 无奈
d) 忧郁
诗中提到的“白发生无根”意指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老人的智慧
c) 人生的无常
d) 家庭的温暖
以陆游的《七月十一日雨后夜坐户外观月》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二者均以月亮为主题,但陆游更强调对自然与人生的细腻观察,而李白则通过月亮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