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0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2:28
次胡馀学同年四首
作者: 曹泾 〔宋代〕
金明池上共扬鞭,
豪气宁求许祀田。
不道福碑轰忒早,
相逢颓景稳为便。
牙牌刻处谩夸贵,
蓝绶披来难敌鲜。
千岁尽长公论在,
于中定有好官员。
在金明池上我们共同扬鞭,
豪情壮志何必羡慕祭田的丰厚?
没想到福碑的轰动来得如此之早,
相遇的颓败景象倒是更为方便。
牙牌刻的地方虚夸其贵,
蓝绶披风却难以抵挡鲜艳。
千古流传的公论必在此,
其中必定有贤良的官员。
作者介绍
曹泾,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目睹了社会的变迁与人心的浮沉。他的诗作常表达对人生、名利的思考,风格豪放而不失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与同年学友相聚之际,借景抒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职与名利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状况的无奈与反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明池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名利与人生的深刻思考。首句“金明池上共扬鞭”,展现出一种热闹的场景,象征着年轻人的豪情壮志。然而,接下来的“豪气宁求许祀田”,则是对这种追求的反思,暗示着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在“不道福碑轰忒早”中,诗人感慨人生无常,福气来得何其迅速而又短暂。
后半部分“牙牌刻处谩夸贵,蓝绶披来难敌鲜”,则表现出对官位与名声的讽刺,这些外在的荣华并不能抵挡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对生命的思考。最后一句“千岁尽长公论在,于中定有好官员”则是对未来的期待,诗人相信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涌现出真正的贤良之士。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既有对名利的追求,又有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反讽等修辞手法,通过对名利的批判与反思,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思考与独特见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社会的虚荣,最终传达出对未来美好官员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
诗词测试
“金明池上共扬鞭”中的“扬鞭”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福碑”象征什么?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