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9:22
《金濑吊贞女》
嗟彼战国秋,风俗日以漓。
卓哉史氏女,粲粲兰蕙姿。
宋贞奉慈母,克尽乌鸟私。
业贫不辞苦,击漂临清漪。
适尔遇丈夫,失路良可悲。
恻然为发筥,振彼穷途饥。
振穷乃所愿,越礼非所宜。
灭口葬鱼腹,此心天地知。
丈夫既得志,雪耻鞭平尸。
念此一日恩,伏节远来兹。
百金报无地,立马空嗟咨。
挽仰易陈迹,屈指万古期。
谁招地下魂,惟遗道旁碑。
雄辞吐激烈,粲若星贝垂。
吾生后谪仙,况乃驽钝资。
捧心学西子,取笑将奚为。
留题表贞义,庶几薄俗移。
这首诗的开头感叹战国时期的秋天,风俗日渐堕落。诗人赞美史氏的女子,她的姿态如兰花和蕙草般鲜艳动人。宋贞为了奉养慈母,克尽了乌鸟的私情(指孝顺)。尽管生活贫困,她从不辞辛劳,勇敢面对生活的艰难。在她遇到丈夫的时候,失去道路的悲哀令人心痛。她恳求为她的遭遇发声,希望能振兴那些在困境中饥饿的人。她渴望解除贫困,而不愿意失去礼法。即使她的生命被结束,埋入鱼腹之中,这份心意天地皆知。丈夫一旦得志,便会为她的冤屈复仇。回想起她的一日恩情,我远道而来,心中自愧不已。用百金报恩的机会是没有的,立马感叹无从表达。追思她的英名,指尖算来万古流传。谁能召唤她在地下的灵魂,只有那遗留在路旁的碑石。激烈的言辞仿佛是星辰般璀璨。我的一生仿佛被贬为仙人,况且我资质平庸,更无所作为。捧心学着西子的风范,结果却只是被人取笑,那又有什么用呢?留下一篇表文,表明贞节的义理,或许能稍微改变这世俗的风气。
作者介绍:王端朝,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女性贞节的关注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社会风貌,反映人性深处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战国时期,社会风气的堕落与贞女的悲惨遭遇交织在一起,通过对宋贞的追思,展现了对女性贞节的尊重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金濑吊贞女》是一首充满了对女性贞节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史氏女子宋贞的悼念,表达了对她的敬仰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懑。在诗中,王端朝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宋贞的美丽与坚贞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她的孝顺与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动容。诗中还提到她遇到良缘却又失路的悲哀,突显出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遭受的不幸与挣扎。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之间流露出诗人对宋贞的深切怀念。尤其是“灭口葬鱼腹,此心天地知”,表现了对冤屈与不公的控诉,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贞女的悲惨命运的无奈。
王端朝以激烈的辞藻与深邃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女性形象,既是对宋贞的哀悼,也是对世俗观念的批判,展现了他对人性与道德的思考。整首诗不仅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也揭示了深刻的社会意义,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宋贞的追思,表现了对贞女的尊重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揭示了女性在历史长河中的苦难与坚贞,展现了诗人对人性与道德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宋贞”是为了谁而奉献的?
诗中“灭口葬鱼腹”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对宋贞的追思,表达了对什么的批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