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1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13:00
原文展示:
九月八日与谢于乔诸公游朝天宫有作 细草苍苔石路重,偶从西郭问仙踪。 亭如逋叟长留鹤,径似陶潜但有松。 尘世百年能几见,洞门今夜不须封。 谢家屐齿应无恙,拟上蓬山第一峰。
白话文翻译:
在细草和苍苔覆盖的石路上,我偶然从西城出发寻找仙人的踪迹。 亭子像那位隐士一样长久地留下仙鹤,小径则像陶渊明笔下只有松树。 在尘世间,百年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今晚洞门不必关闭。 谢家的木屐应该还完好无损,我打算登上蓬莱山的第一峰。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与友人游历朝天宫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九月八日,诗人与其友人谢于乔等人一同游览朝天宫。朝天宫是道教的圣地,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仙境的氛围,从而激发了他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仙境的憧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细草、苍苔、石路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古老的氛围。诗人以逋叟留鹤、陶潜有松的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尘世百年能几见”一句,反映了诗人对尘世繁华的淡漠和对仙境的渴望。结尾的“拟上蓬山第一峰”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脱尘世,追求仙境的愿望。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仙境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简朴自然和超脱尘世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逋叟”指的是谁? A. 林逋 B. 陶渊明 C. 谢灵运 D. 李白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繁华尘世 B. 隐逸生活 C. 战争生活 D. 商业生活
“拟上蓬山第一峰”中的“蓬山”象征着什么? A. 尘世 B. 仙境 C. 山林 D. 城市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