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4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0:36
一片长安月,清光两地盈。
悬知千里客,不尽故乡情。
窗竹写秋影,村砧捣夜声。
空闺愁不寐,自语对灯檠。
一轮明月挂在长安的天空,清辉洒满两地。
想必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是无尽的。
窗外的竹影在秋夜中摇曳,村庄的砧声在夜里响起。
空荡的闺房里,我愁闷得无法入睡,独自对着灯下自言自语。
本诗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长安月”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月亮意象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在特定时空中对故乡的思念。
刘若蕙,清代女诗人,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及思乡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情感。
此诗创作于秋夜,诗人身处他乡,感受到浓厚的思乡情绪和孤独,借助月光和周围环境抒发内心的感受。
《秋夜寄外》是一首抒情诗,作品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孤独的情感。首句“一片长安月”便引入了诗人的视角,月亮作为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思念与团圆。紧接着的“清光两地盈”则传达出虽然月光普照,但身在异乡的游子却难以享受这种宁静的美好。第二联“悬知千里客,不尽故乡情”更是直接表露了诗人的情感:无论身在何处,对故乡的思念永远无法消除。
在后两联中,诗人通过“窗竹写秋影”和“村砧捣夜声”生动描绘了秋夜的景象。窗外的竹影和村庄的砧声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又略显忧伤的画面,渲染出秋夜的宁静与诗人的孤独感。最后一句“空闺愁不寐,自语对灯檠”将情感推向高潮,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一人在空荡的闺房中,愁苦得无法入眠,借助灯光自言自语,显示了她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故乡的执念。
本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孤独感,体现了人们在异乡的情感共鸣。
诗中提到的“长安”指的是哪个城市?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而无法入眠?
“村砧捣夜声”中的“砧”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