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8:44
三闾不可作,千古有馀悲。
精灵向何处,宗国竟去之。
颓风仍逝水,落日自荒祠。
不尽临湘意,含凄赋采蓠。
三闾大夫的悲歌无法再唱,千古流传的悲哀依旧存在。
精灵将要去往何方,祖国的荣光竟已远去。
颓风仍像流水般逝去,落日映照着荒凉的祠堂。
我心中对临湘的情意无尽,满怀凄凉之感吟咏这美丽的蓼藤。
陈一松,明代诗人,生于浙江,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人文情怀、历史感慨以及对祖国的思考。他的创作风格受到屈原的影响,常常表达对故国的情感与思索。
此诗作于嘉靖甲寅年,正值明代中期,社会动荡,诗人感受到了深重的历史负担和对国亡的忧虑。以屈原的精神为引,表达了对祖国衰败的悲痛。
这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主要围绕着对屈原与祖国的情感进行描绘。开头的“三闾不可作”,直接点明屈原的悲剧,强调了历史的无奈与个人命运的悲痛。诗中“千古有馀悲”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延续,屈原的悲歌不仅是个人的哀愁,更是整个民族的悲伤。
“精灵向何处,宗国竟去之”两句,诗人通过对精灵的追问,表达了对屈原精神归属的迷茫。祖国的光辉已远去,诗人不仅在怀念过去的辉煌,也在惋惜现状的惨淡。接下来的“颓风仍逝水,落日自荒祠”更是以自然景象来暗喻历史的流逝与文化的衰退,颓风与落日象征着无情的时间和渐行渐远的故国记忆。
最后两句“不尽临湘意,含凄赋采蓠”,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临湘的意象不仅是对屈原故乡的追念,也是对家国情怀的寄托。整首诗在哀伤中流露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刻。
整首诗通过对屈原及祖国的情感表达,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现实的无奈,传达出深沉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省。
“三闾”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颓风”象征什么?
“不尽临湘意”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