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0:26
一丛花
闰三月三日竹逸斋头看紫牡丹记前月修禊虞山故前半阕及之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琴川前月记幽探,
艇子漾柔蓝。
冶游恰值人修禊,
风光在碧嶂红潭。
街上饧箫,
山边荠菜,
春色上春衫。
今朝魏紫放晴檐,
丽景十分添。
一年最好惟三月,
谁频见两度重三。
花好逢王,
春浓遇闰,
乐事艳江南。
在琴川,我前月的幽静探访,
小艇荡漾在柔和的蓝色水面。
恰逢游玩的人们在修禊,
风景在碧绿的山峰和红色的潭水之间。
街上听到甜美的箫声,
山边盛开着荠菜,
春色映衬在春装上。
今天天空晴朗,魏紫花在檐下盛放,
美丽的景色更加添彩。
一年中最美的时光就是三月,
谁能在重三这一天频频见到两次呢?
花正好在王的节日盛开,
春色浓郁恰好遇上闰月,
真是美好的乐事,艳丽的江南。
陈维崧的《一丛花》以其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全诗描绘了一个幽静而又充满生气的场景,琴川的水面柔和,舟行轻荡,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诗中通过对“冶游”的描写,表现人们在春天欢庆的气氛,修禊活动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的庆祝。城市的街道和乡间的山野,互相呼应,展现出春天的普遍性和包容性。
在诗的后半部分,魏紫牡丹的盛放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象征着生命的繁荣与春天的希望。诗人感叹一年中最美的时光便是三月,巧妙地将时间与自然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诗人通过“乐事艳江南”的句子,进一步强化了对春天的热爱,也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赞美。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更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自然的敬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传达了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测试:
此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陈维崧
c) 杜甫
"修禊"的意思是什么?
a) 祭祀活动
b) 旅游活动
c) 农耕活动
诗中提到的花是?
a) 玫瑰
b) 魏紫牡丹
c) 菊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一丛花》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对您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