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3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33:22
奉和寄宣州广教文鉴师
梅尧臣
秋池对门莲子枯,
野壁剥月蜗涎涂。
庭中两株石楠树,
上有山鸟相呼。
当时联巢接飞者,
一落梁宋一海隅。
扶桑日枝几千尺,
光彩不独生阳乌。
在秋天的池塘边,门前的莲子已经枯萎;
野外的墙壁上,月色剥落,蜗牛的涎液涂抹其上。
庭院中有两株石楠树,
树上有山鸟在鸣啼呼唤。
当时它们相互交错翱翔,
一只落在了梁上,一只飞向了海角天涯。
扶桑的日头高高在上,几千尺之高,
它的光辉不仅为阳光下的乌鸦所独享。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遏云,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物,并且常将个人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他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常常反映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思。
这首诗是梅尧臣写给广教文鉴师的一首寄赠诗,表现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描绘的秋景不仅有视觉的美感,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凄凉。开头两句描写了秋池和莲子的枯萎,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暗示着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庭院中石楠树上的鸟鸣,展现出一种生机与希望的对比。最后两句以扶桑的高耸日枝作结,似乎在强调光明与美好并不是独属于某一个生物或个体,而是普遍存在的,给人以启示。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巧妙,莲子、蜗涎、石楠树以及扶桑日等意象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秋日画卷,既有细腻的观察,又有深层的思考。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现了他对人生的哲理思索。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存在的思考,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传达出一种生命的哲学。
诗中“秋池对门莲子枯”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凋零
C. 夏天的繁茂
“联巢接飞者”中的“联巢”指的是什么?
A. 家庭
B. 鸟儿的巢穴
C. 自然的和谐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命的辉煌
B. 生命的无常与哲理思考
C.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