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4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47:32
待拔旧愁根,忽种新愁换。
晓夜两秋成,四大仓都满。
减颜红,摧鬓短。
并不因寒暖。
曾问越人无,此病何名款。
等到拔掉旧的烦恼根,忽然又种下新的烦恼来替换。
晨昏中已过两次秋天,四个大仓库全都装满。
面色减退红润,鬓发也渐渐变短。
这并不是因为寒冷或温暖。
曾经问过越人,没有人知道,这病叫做什么。
“越人”在此可能指的是越国的文化背景,越国在历史上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常常被用来指代某种智慧或哲理。
俞彦,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与变化的时代。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为主,语言清新而富有哲理。
此诗写作于诗人生活的困惑时期,表达了内心的烦恼与对生活的无奈,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情感状态。
《生查子 其四》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对旧愁与新愁的对比,描绘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的开头用“待拔旧愁根,忽种新愁换”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不断经历烦恼的循环,似乎一切烦恼都是难以避免的。接下来的“晓夜两秋成,四大仓都满”则用季节的变换来暗示时间的流逝,生活的富足并不能消除内心的忧伤。诗人还描绘了自己面色减退、鬓发渐短的状态,体现了岁月对个人的侵蚀与无情。
整首诗在情感上有一种深沉的哀伤,诗人似乎在追问生命的意义与烦恼的根源。他的迷茫与无奈通过“曾问越人无,此病何名款”得以体现,越人象征着智慧与理解,而诗人却发现这种理解在他眼中是无可得的。诗的结尾在询问中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烦恼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人在物质丰富的生活中依然感到心灵的空虚,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与脆弱。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生活的富足
B. 烦恼与忧愁
C. 自然的美丽
“四大仓都满”意指:
A. 物质的充实
B. 时间的流逝
C. 情感的变化
诗中提到的“越人”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
C. 力量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