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4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45:39
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时年五十予以正月二日游曹源庵年五十有二矣慨然书示同行
城里喧呼子不贪,乃能从我就僧谈。
平明且喜风收润,仰视只愁云向南。
靖节使年惭过二,斜川推日在前三。
吾生大似僧行脚,好问真空觅住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诗人回忆自己在城中喧嚣的环境中,心中却不贪求物欲,能够与僧人畅谈。诗中描绘了一个平和的场景,天气适宜,诗人心中却有些忧虑,因为云彩似乎朝南而去,预示着某种不安。诗人感慨自己年过五十,内心对岁月的惭愧,回忆与友人游玩斜川的时光,更加意识到人生如同行脚僧,渴望寻找真正的心灵归宿。
朱翌,宋代诗人,生于一个重视文采的家庭。其作品多表现个人的内心情感与对社会的反思,风格质朴自然,常借景抒情。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五十岁时的冬季,正值岁末年初,诗人通过游历和与友人交流的方式,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归属,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朱翌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一个内心丰富的人的生活状态。诗的开篇就引入了城中的喧嚣与个人的淡泊,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不贪图名利,能够与僧人进行深入的交流,这一方面展示了他对物质的放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接下来的描写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平明且喜风收润”的自然景象,使人感受到一种轻松的心情。然而,诗人仰望天空,却因云的走向而感到忧愁,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与焦虑。
在诗的最后,诗人以“吾生大似僧行脚”来总结,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感悟,人生如同行脚僧,四处漂泊,追寻着真空的境界。他的心灵渴望一种宁静与安定,这种探求也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与渴望。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以追求内心宁静为主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物质的超脱。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自己内心的反省,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诗中“城里喧呼”指代什么?
A. 城市的喧闹
B. 诗人的心情
C. 僧人的谈话
“仰视只愁云向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平淡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C. 对自然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