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4:15
原文展示:
簟凄镫磊夜孤清,
卧病空堂月半明。
我已思归眠不得,
乱虫莫更作秋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诗人因病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只有一半明亮。诗人心中思念家乡,却无法安然入睡,耳边传来的虫鸣声更让他感受到秋天的凄凉与孤寂。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作却展现了清代文人的风范和情感。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十日枕上作》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在病中思乡的情景,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病痛的无奈。诗中展现了秋夜的孤凉,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十日枕上作》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头两句“簟凄镫磊夜孤清”,通过描绘环境的冷清,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竹席的凄凉、夜晚的静谧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抑。接下来的“卧病空堂月半明”,则更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病痛和孤独,空荡的房间与半明的月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空虚和思绪的纷乱。
“我已思归眠不得”,直白地道出了思乡之情,诗人心中虽有归乡的愿望,但由于病痛而无法入睡,这种无奈与痛苦让人心生怜惜。最后一句“乱虫莫更作秋声”,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寂推向高潮。秋虫的鸣叫本是自然的声音,但在诗人的耳中,却成了孤独的伴奏,令人心生感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幽深,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人对生命、故乡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与思乡之情的深刻描绘,表达了人在病痛中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命脆弱与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卧病空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思乡
B. 孤独
C. 快乐
D. 忧伤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孤独与思乡的感慨
C. 对友情的珍惜
D. 对生命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秋声”指的是什么声音?
A. 风声
B. 雨声
C. 虫鸣声
D. 鸟鸣声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冯煦的《十日枕上作》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有对孤独和思乡的深刻描绘,前者通过病痛表现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后者则通过夜景和对兄弟的思念,表达了对亲情的渴望与挂念。两首诗虽主题相近,但情感表达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