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1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13:45
荒烟衰草晚萧萧,倦客登临恨未销。
寒蝠虚檐吹雨暗,饥鹰废垒挟霜骄。
九秋败叶辞枯树,百战孤城咽暮潮。
剩有戍楼旧雉影,更衔残照送南朝。
这首诗描绘了晚秋时节荒凉的景象。诗人站在高处,看到萧瑟的烟雾和衰败的草木,感到无尽的惆怅。寒蝙蝠在屋檐下飞舞,带来阴冷的雨声;饥饿的老鹰在废弃的城垒上翱翔,傲视着霜冻的空气。九月的秋风吹落了树上的枯叶,孤独的城池在潮水的咽喉间默默无言。此时只剩下戍楼的影子,依稀衔着残阳,送走了南朝的余晖。
冯煦(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性情豪放,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这首诗写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作中的孤城与戍楼象征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历史沧桑的感慨。开篇的“荒烟衰草”即刻将人带入一种悲凉的气氛中,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无情。诗人以“倦客”自喻,表达了旅途中的疲惫与无奈。接下来的描绘中,寒蝠与饥鹰的意象相互交织,形象地展示了环境的荒凉与生命的孤独。
“九秋败叶辞枯树”一句,透过秋天的枯黄,更加突显出生与死的对比,也暗示着历史的无情。最后的“戍楼旧雉影”,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残阳之下更显得孤独而苍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的深邃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怀念,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诗中“倦客”指的是谁?
“寒蝠虚檐”中的“虚檐”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对比冯煦的《和研孙登秣陵城之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冯煦更注重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而王维则倾向于自然的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