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4:2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4:26:16
桂枝香·银鱼
作者:厉鹗
平桥永昼。惯柔浪寸鳞,来问春后。长是船横鸭嘴,派流莺脰。高人不见元真子,但烟波到今依旧。苇汀花岸,千丝作网,笑伊还漏。更比似针锋细瘦。好分付吴娘,柂楼烹就。翠釜芹芽菽乳,入瓯芳溜。鸥乡占取閒滋味,任年年阻风中酒。几分纤软,堪人断肠,忆鲈能否。
在长长的桥上,白昼似乎没有尽头,习惯了柔和的波浪,细小的鱼鳞在水中游动,仿佛在询问春天的动向。船只横在鸭嘴状的港口,流淌的水波里,莺鸟的歌声回响。高人如元真子一般的隐士已不见踪影,唯有烟波浩渺,依旧如昔。芦苇和花岸交错,千丝万缕宛如渔网,令人忍俊不禁。相比之下,那些细小的鱼刺更是让人心痛。真希望能把这些鱼分给吴娘,煮成美味。翠绿的锅里放入芹菜芽和豆奶,香气四溢。海鸥的故乡正好占据了这些闲适的滋味,任凭年年在风中喝酒。多少柔软的思绪,让人心碎,难忘那鲈鱼的滋味。
作者介绍:
厉鹗(约1640-约1710),字鳌,号东篱,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高远,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清代,时代背景是社会相对安定,文人们闲适自得,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厉鹗的《桂枝香·银鱼》是一首典雅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及对人情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描写春日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往昔的追忆。开头“平桥永昼”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时间仿佛停滞,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接着,诗人通过细小的鱼鳞和莺鸟的歌声,传达了春天的气息,这些细节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韵律,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在词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苇汀花岸,千丝作网”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渔猎场景,流露出对生活的热情。尤其是“忆鲈能否”一句,诗人以鱼喻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与渴望,蕴含着无限的情感与思绪。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讲究,既有春天的生命力,又有对人情世态的细腻洞察,让人感受到清代文人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及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融入了对人情的思考与怀念,情感丰富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高人”指的是?
填空题:诗中“翠釜芹芽菽乳,入瓯芳溜”描绘了____的场景。
判断题: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桂枝香·银鱼》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意象上都运用了自然元素,前者更注重对春天的描绘与生活的向往,而后者则多了些许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各自时代的不同风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