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7:0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7:04:01
《探春慢 答淮江》
——李良年 〔清代〕
竹里溪腰,柳边沙尾,听莺书屋曾到。
新咏如陵,古怀如稚,城北休誇美好。
两度班荆别,又绿过几番芳草。
尺书谢尔殷勤,招下楚天阳鸟。
细数酒俦琴侣,叹炉底笛边,离恨多少。
白发伤春,綵毫掷地,长怕被青山笑。
五十逃禅句,那早遣故人知道。
果否移舟,苍苔为君亲扫。
在竹林溪口,柳树边的沙滩上,我曾听到莺鸟在书屋里歌唱。
新诗犹如高耸的山陵,古老的情怀却如同孩童,城北的美景不必夸耀。
两度分别,班荆道上又绿过几茬芳草。
写信感谢你的热情款待,邀请我共赏楚天的阳光与飞鸟。
细细数来,饮酒作乐的朋友与琴友,炉火旁的笛声中,离愁别恨有多少。
白发令人伤感春天的流逝,彩笔落地我长怕被青山嘲笑。
五十岁时我逃避禅宗的诗句,早已让故人知晓。
难道我真的要移舟而去?苍苔将为你亲自扫除。
作者介绍:李良年,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文笔著称。他的诗在表现自然和人情方面尤为出色,常体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旧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探春慢 答淮江》是一首充满春意与离愁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以“竹里溪腰”和“柳边沙尾”开篇,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场景。接着,诗人通过对新旧情感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细数酒俦琴侣,叹炉底笛边,离恨多少。”这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愉与随之而来的离愁,生动地描绘出人际关系的复杂与人生的无常。诗中的“白发伤春”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无奈。
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以“果否移舟,苍苔为君亲扫。”作为结尾,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承诺,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坚定的友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生机与人生的无常展开,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美好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良年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诗中提到“细数酒俦琴侣”,意指什么?
a) 数量众多的朋友
b) 忧伤的离别
c) 自谦的态度
“白发伤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热爱
b) 对时间流逝的感伤
c)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李良年的《探春慢》更多地表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注重抒发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