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0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4:10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抛下南阳的忧虑,北征东讨尽行军的方案。 时运来时天地都齐心协力,运气去时英雄也不能自我控制。 千里山河在我眼中如同孩童,两朝的冠剑让我对谯周心怀怨恨。 唯有岩下那涓涓流水,依然年年流淌在驿站旁。
罗隐(833年-910年),字梦阮,号元白,晚唐著名诗人,曾任官职,作品以诗歌见长。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常常表达对国家、社会的忧虑及个人的情感。
《筹笔驿》创作于唐代末年,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之际,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时局的无奈和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
《筹笔驿》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在开篇便抛出了南阳的忧虑,表现出对国家、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接着以“北征东讨”展现了他对时局的关注,良好的计策似乎无济于事,进一步反映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一句,直指命运之无常,英雄在历史洪流面前往往无能为力。通过“千里山河轻孺子”,诗人将广阔的山河比作孩童,显示出国家的脆弱和个人的渺小。最后,唯余的“多情水”流淌在驿站旁,象征着诗人对往昔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渴望,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柔的情感。整首诗在悲壮中透出淡淡的忧伤,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命运的思考和对往事的怀念。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无能为力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南阳”象征着什么?
“时来天地皆同力”表达了什么主题?
“多情水”流淌的意义是什么?
对比《筹笔驿》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但王维的笔调更为抒情,而罗隐则更倾向于历史的沉重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