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卜居》

时间: 2025-04-26 17:48:35

诗句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

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

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8:35

原文展示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白话文翻译

屈原被放逐,三年未能再见故国。他竭尽所知、尽心尽力,却因为谗言而被遮蔽。心中烦乱,不知该如何选择。于是他去拜访太卜郑詹尹,告诉他自己有些疑惑,希望先生能为他解答。詹尹于是拿出龟甲,问他想要得到什么教导。屈原回答道:我宁愿真诚地忠于自己,努力去耕耘,而不愿追求名利;我宁愿勇敢直言,宁愿冒着危险,而不愿依附权贵以求生;我宁愿高洁自守,以保持真实,而不愿迎合那些低俗之人;我宁愿清白正直,保持自身的清白,而不愿以外在的华丽装饰来掩盖自己;我宁愿昂首挺胸,像千里马那样奔腾,而不愿随波逐流,沦为水中浮萍;我宁愿与骐骥并肩,而不愿随驽马的脚印;我宁愿和黄鹄比翼翱翔,而不愿与鸡鸭争食。到底哪种选择是吉还是凶?我该何去何从?世道浑浊不清,轻重颠倒,像细蝉的翅膀那样脆弱,千斤的重担也变得轻。黄钟被遗弃,瓦釜却雷鸣,谗言满天飞舞,明理之士却无名无分。可叹我默默无闻,谁能知晓我的清白与贞洁呢?詹尹于是放下龟甲,叹息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事物都有不足,智者也有不明之处,神灵也有无法通达的。请您依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决定,心中所想,行动所为。龟卦确实无法知晓这件事情。

注释

  •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被誉为“离骚”的作者。
  • 郑詹尹:古代卜卦的术士,代表了传统的占卜文化。
  • 悃悃款款:形容真诚恳切的态度。
  • 超然高举:指追求高尚的理想与志向。
  • 廉洁正直:形容品行清白,坚守道德。
  • 骐骥:指良马,象征出色的人才。
  • 黄鹄:指一种水鸟,象征高洁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楚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他以《离骚》、 《天问》等作品而闻名,深受后人推崇。屈原的生平充满了政治波折,他因直言进谏而被放逐,最终投江自尽,成为忠贞不屈的象征。

创作背景

《卜居》写于屈原被放逐的时期,表露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在面对谗言与权力的压迫时,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与理想,表现了他对忠贞与清白的执着追求。

诗歌鉴赏

《卜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屈原在逆境中所思考的深刻问题。通过与郑詹尹的对话,屈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选择的迷茫与反思。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名利的拒绝与对真理的追求,体现了古代士人的高洁品格和对社会的不满。诗中运用大量的对比,如“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显示了他对高尚与卑贱的选择,以及对自身理想的坚持。这种高洁的情怀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此外,诗的最后一句话“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提醒人们在面对困惑时,应当依靠内心的判断,而不仅仅是依赖外部的卦象。这体现了屈原深邃的思考与人文主义精神,值得后人深思与借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屈原被放逐,已经三年未能回到故乡。
  • 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他竭尽所能地忠诚,但却因谗言受到阻碍。
  •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内心烦躁不安,不知该如何选择。
  •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于是去找郑詹尹进行占卜。
  • 君将何以教之:詹尹询问他想要得到什么教导。

通过这样的逐句分析,可以看出屈原在选择中对理想、忠诚和个人价值的坚守,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排比手法,例如“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通过对比不同选择的结果,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此外,诗中的隐喻和象征,如“千里之驹”和“黄鹄”,也丰富了诗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反映了屈原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他在困境中仍然坚守的高洁品格和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骐骥:象征优秀人才和理想的追求。
  • 黄鹄:象征高贵与自由的追求。
  • 鸡鹜:象征低级和卑微的生活选择。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屈原的内心世界,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人才与地位的不同看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屈原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追求?

    • A. 名利
    • B. 忠贞
    • C. 权力
    • D. 富贵
  2. “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这句诗表达了什么?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对高洁理想的坚持
    • C. 对权力的渴望
    • D. 对平凡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另一部代表作,深刻表达了他的理想与追求。
  • 《静女》:王维的诗作,探讨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诗词对比

  • 屈原与陶渊明的作品均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屈原的作品更多表现了对社会的批判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而陶渊明则倾向于归隐田园,享受平静生活。

参考资料

  • 《屈原研究》:关于屈原生平与作品的专著。
  • 《古典诗词解读》:分析古典诗词的技巧与风格的书籍。

译文

  屈原(被)流放了,三年不再能见(到国王)。(他)竭尽智慧用尽忠心,却被谗言遮挡和阻隔。(他)心情烦闷思想混乱,不知道何去何从。就前往拜见太卜郑詹尹说:“我有所疑惑,希望由先生您来决定。”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净龟壳说:“您有什么赐教的啊?”   屈原说:“我是宁愿忠实诚恳,朴实地忠诚呢,还是迎来送往,而使自己不会穷困呢?   “是宁愿凭力气除草耕作呢,还是游说于达官贵人之中来成就名声呢?是宁愿直言不讳来使自身危殆呢,还是跟从习俗和富贵者来偷生呢?是宁愿超然脱俗来保全(自己的)纯真呢,还是阿谀逢迎战战兢兢,咿咿喔喔(语无伦次地谄言献媚)来巴结妇人呢?是宁愿廉洁正直来使自己清白呢,还是圆滑求全,像脂肪(一样滑)如熟皮(一样软),来谄媚阿谀呢?   “是宁愿昂然(自傲)如同(一匹)千里马呢,还是如同(一只)普普通通的鸭子随波逐流,偷生来保全自己的身躯呢?“是宁愿和良马一起呢,还是跟随驽马的足迹呢?是宁愿与天鹅比翼齐飞呢,还是跟鸡鸭一起争食呢?” “这些选择哪是吉哪是凶?应该何去何从?”   “(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可叹啊沉默吧,谁知道我是廉洁忠贞的呢?”   詹尹便放下蓍草辞谢道:“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您(还是)按照您自己的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吧)。龟壳蓍草实在无法知道这些事啊!”

注释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雪牖永兴山行 题叉鱼亭 和彬卿北湖 登东山寺 依紫崖韵和彬卿 题海会寺 题如镜山林清气集 和李源仲九日 和彬卿北湖 游胜会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竹的笔顺怎么写?这份竹字笔顺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树莓 向年 海垂 聪明英毅 结晶体 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看风使帆 良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良的汉字大全 木火组合汉字大全_木火字形的汉字详解 枯骨死草 牙字旁的字 半字的繁体字写法_半字的繁体字学习指南 呕心滴血 厄字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神枢鬼藏 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貝字旁的字 权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